首页> 中文学位 >目连戏流变述论
【6h】

目连戏流变述论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 论 目连戏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一、研究历史2

二、研究成果

第一章 目连救母故事的渊源与传播

第一节 目连救母故事的渊源

第二节 目连救母故事的传播

一、 佛教故事目连救母

二、民间故事目连救母

三、宋金元时期目连戏

第二章 明代目连戏

第一节 明代目连戏的著录

第二节 郑之珍与《劝善戏文》

一、 郑之珍与他生活的时代

二、《劝善戏文》的版本和内容

三、郑之珍的贡献和《劝善戏文》出现的意义

第三节 明代郑本之外的目连戏

第三章 清代目连戏

第一节 宫廷大戏《劝善金科》

一、 康熙旧本系统《劝善金科》

二、乾隆五色本系统

第二节 清代目连宝卷

第三节 地方戏目连故事戏及京剧目连戏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目连,是印度高僧,他的故事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汉文翻译佛经和天竺僧人进入中土开始传入中国,对中国的宗教、民俗、文学、艺术等产生深远影响,尤其对中国古典戏曲的影响更是深远。
  佛经《佛说盂兰盆经》奠定了目连救母故事的基本框架。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各种目连变文进一步丰富了其情节。该故事通过佛经、变文等形式广泛流传,后进入戏剧文学,形成目连戏。
  宋杂剧有《目连救母》,认为是我国第一个被文献述名的戏曲剧目。金院本有《打青提》,元杂剧则有《行孝道目连救母》、《僧尼共会》、《目连入冥》等,其主旨都是宣扬孝道。随着宋王朝的南下,目连故事与南戏结合,为后来目连戏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明代是目连戏全面繁盛的时代,既有传奇《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又有杂剧《僧尼共犯》,既有散曲《尼姑下山》,又有各种声腔的《目连救母》,可谓全面开花,各有风采。目连戏的宗教色彩也逐渐暗淡,劝善主旨凸显。地方戏目连故事戏更是蓬勃发展,各种声腔争奇斗艳。民间目连戏的高峰也随之到来。
  清代目连戏依旧顺着戏剧文学和民间说唱文学两方面发展。戏剧方面,出现宫廷大戏《劝善金科》。说唱方面,种类很多,主体是宝卷,出现了《目连三世宝卷》、《目连救母宝传》、《目连记》、《目连寻母》、《目连宝卷》等,十分繁富。清代后期,目连戏衰落,但京剧、川剧、豫剧等剧种的目连戏保留了下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