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荀子天人观的伦理意蕴
【6h】

荀子天人观的伦理意蕴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导论

(一)天人观释义

(二)荀子自然之天的理论渊源

(三)荀子主宰之天的理论渊源

(四)荀子义理之天的理论渊源

一、自然之天与“明于天人之分”

(一)天行有常与治乱非天

(二)知天与智德

1、明于天人之分

2、知天

3、智德

(三)性伪之分与化性起伪

1、性恶论

2、性伪之分

3、化性起伪

二、主宰之天与“制天命而用之”

(一)天命对人事的宰制

(二)制天命而用之

(三)义辱与势辱

三、义理之天与天生人成

(一)天之道与人之道相通

(二)人有辨有义故尊贵

(三)王道优胜于霸道

1、“学不可以已”

2、法先王与法后王

3、“以德兼人”的王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综观几千年来的中国哲学史,哲学家们讨论最多的就是天人观问题,可以说,中国的古代哲学是从天人观的讨论开始,并且围绕着天人观的讨论而发展、成熟的。儒家学派在天人观的演变历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荀子对于天人观问题亦有深入论述,天人观是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导论部分首先对天人观进行释义。简言之,天人观就是指人与世界的关系。随着近些年考古资料的问世,我们就会发现,荀子天人观的“天”与孔子、孟子等的“天”论思想一样,同样蕴含着自然之天、主宰之天和义理之天等诸种义项。荀子天人观既是对此前天人观思想的批判性继承,又别开生面,有着崭新的内容,成为荀子整个学说的理论基础,在其整个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荀子通过对“天”、“人”的诠释,提出“明于天人之分”,“制天命而用之”和“天生人成”等思想。荀子天人观反映了荀子博大精深的哲学涵养和超人的智慧,同时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
  第一部分主要论述荀子自然之天的涵义和荀子明于天人之分的思想。荀子认为,自然之天有自己的运行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间的治乱也与自然规律无关。荀子主张自然意义上的知天,并且记载了诸多作用于人事的技术发展。荀子所说的知天可以称之为一种智德。荀子的智德虽然具有相当深沉的人文价值,但是也阻碍了理论科学的发展。在承认自然规律和知天的基础上,荀子主张性恶论。他认为,如果任由人的欲望恣意蔓延,社会必然会陷入混乱状态。荀子提出化性起伪说,认为人的善性都是后天努力的结果。荀子特别重视“心”的认知性在化性起伪过程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论述了荀子的主宰之天和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荀子认为社会的治乱与自然之天没有关系,但与主宰之天有关。在论述天命对人事宰制的基础上,荀子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思想。在一定意义上,人类主体所认知和把握的有内在规律性的“命”进入人类生命个体层面的时候,是不能为个体所完全认识的。荀子认为义辱是由自身的行为不端导致的,是可以避免的,而势辱并非完全取决于自我。荀子把心思主要放在主体内在心性的修养方面,发展出强调心性的重要思维路向。
  第三部分论述了荀子的义理之天与天生人成思想。荀子继承了中国历史上关于礼的思想,又给予礼以系统的阐发。荀子认为人有辨有义,能够循礼守道,故最为天下贵。人们可以通过“学”接受和运用礼义,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荀子认为法先王与法后王并不对立。荀子提出“以德兼人”的王道思想,以王道排斥霸道,力图建设一个人文化成、大德日新的理想社会。
  结语对荀子天人观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进行了阐释,同时客观地论述了荀子天人观的不足与局限性。深入掌握荀子天人观,有助于我们全面透彻地理解荀子思想的整体,进而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