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双重集聚的实证研究
【6h】

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双重集聚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导论

1.1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论文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1.3论文基本框架

1.4论文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1.5论文的难点及创新点

2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基础

2.1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2.2垂直联系模型(CPVL模型)

3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双重集聚的空间计量分析

3.1研究方法与数据

3.2空间统计分析

3.3实证分析

4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双重集聚的协调度与生态位适宜度研究

4.1研究模型

4.2产业双重集聚生态位适宜度测算

4.3实证分析

4.4研究结论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5.1结论

5.2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业中技术含量高、知识密集的产业,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发展潜力大,与三次产业有较强的关联度,是产业价值链中的重要增值点,对国民经济具有较强的辐射能力和带动作用。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不但可以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带来的冲击,而且有助于实现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各地区跨越式发展。近年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呈快速发展趋势,并出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现象。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制造业的支撑,它的发展对于制造业和整个经济都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制造业已形成大规模集聚,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处于起步阶段,经营分散,规模小,资源掌握在大量分散的企业手中,而且经营范围单一,难以满足制造业对多种服务的需求,制约制造业发展,降低了我国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我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经过36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的资源和环境已经不能再支撑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吴敬琏认为,服务业和加工业的融合,并以服务业为中心将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串联起来,是先行工业化国家后期工业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我国面临的迫切问题就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附加值高的产业,提高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根据垂直联系模型(CPVL模型),利用2007-2011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数据,通过空间计量方法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双重集聚现象、并通过相对多样化指数和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双重集聚的协调度与生态位适宜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具有双重集聚现象,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够促进制造业集聚,制造业集聚亦能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并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具有空间关联效应。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双重集聚的协调度和生态位适宜度表现出较大的区域差异,东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生态位适宜度不高,反而像中西部一些地区的生态位适宜度较高,这说明东部发达地区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忽略了第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因此,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并形成第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形成梯度式发展规划,使各区域的产业集聚协调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