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产业结构演进中的就业结构研究
【6h】

我国产业结构演进中的就业结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 重点、难点及创新

2 相关基础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基本概念界定

2.2 相关基础理论

2.3 文献综述

3 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演进及国际比较分析

3.1 我国产业结构的演进

3.2 我国就业结构的演进

3.3 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与主要发达国家比较

4 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进的互动关系分析

4.1 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进互动机理

4.2 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进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

5 我国产业结构演进中的就业结构的实证分析

5.1 我国就业结构的特征分析

5.2 我国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的效应分析

5.3 我国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偏离度分析

5.4 我国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专业化程度分析

6 结论及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我国产业结构演进中就业结构,一方面可以验证配第—克拉克定理;另一方面可以为促进第一、二产业中的劳动力顺利转出,解决劳动力供需失衡问题,实现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快速转换。
  论文运用比较劳动生产率、就业弹性、就业结构偏离度、就业结构滞后时间测算模型、就业结构效应、就业结构熵指数等较为全面深入地研究我国产业结构演进中的就业结构。
  从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演进可以看出,产业结构、就业结构都处在快速结构转换的过程中。我国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通过劳动力在产业部门间的转移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该结果证实劳动力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对产业结构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都不断趋向合理化发展,2013年分别是“三二一”结构和“一三二”结构。但是,产值结构变动与就业结构转变并不同步,显然就业结构调整滞后产值结构变动,就业结构偏离度的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点,对就业结构滞后产值结构时间测算的结果是就业结构滞后产值结构6年。从就业结构效应来看,近年来我国就业结构效应逐渐收敛于一个较低水平,而我国仍存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说明劳动力从第一产业流向第二、三产业的速度放缓,这也从就业弹性、比较劳动生产率以及就业结构专业化程度的分析中得到了证实,而这正是就业结构滞后产业结构的主要原因。
  此外,考察我国产业的就业结构特征可以看到,一方面,我国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和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促使就业结构不断软化,民营企业就业比重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我国各区域产业的就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主要是因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所导致。
  最后,围绕论文的研究结论对促进我国产业结构演进中的就业结构顺利调整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