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纪录片中工匠精神的呈现方式研究——兼论毕业作品《无处安家的水车》
【6h】

纪录片中工匠精神的呈现方式研究——兼论毕业作品《无处安家的水车》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信息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研究动机与目的

(一)研究动机

(二)研究目的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工匠精神及传统手工艺的研究综述

(二)工匠精神纪录片的研究综述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工匠精神的概念及影视表达

第一节 工匠精神的概念及延伸

一、工匠精神的概念解读

二、工匠精神的延伸意义

第二节 工匠精神的影视表达

一、通过人物形象讲述技艺和文化

二、通过故事传递精神高度

三、通过声画语言营造氛围

第二章 工匠精神纪录片创作手法分析

第一节 工匠精神纪录片概述

第二节 人物形象的再现

一、叙述视角

二、人物关系

三、情感升华

第三节 故事化的叙事策略

一、故事题材的来源

二、故事线索的梳理

三、故事化的表现

第四节 表现手法的运用

一、镜头语言的真实性纪录

二、声音的创造性运用

第三章 个人作品《无处安家的水车》的创作分析

第一节 主体人物的刻画

一、他者视角的客观与真实

二、师徒传承的细节表达

三、传承“工匠精神”主题

第二节 核心故事的纪录

一、故事契合时代

二、纵向推进故事发展

三、故事冲突的戏剧性

第三节 视听语言的分析

一、特写与空镜头

二、同期声与解说词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展开▼

摘要

2016年,在两会报告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了“工匠精神”一词,强调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这个快餐文化泛滥的时代,虽各个行业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但手工匠那种专注、坚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成长在当下的年轻人学习的楷模。近代随着工业文明和科技社会的不断发展扩散,传统工匠日渐式微,手工制造业由于效率低下逐渐丧失生存环境,曾一度在这个现代性社会中已变得微不足道。2015年,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引起了人们再次关注和审视工匠的存在,此后,有关手艺传承和工匠精神的纪录片创作随之繁荣,包括《探寻·传承》《了不起的匠人》等等。通过纪录片这一客观真实的影像纪录来传达和呼唤工匠精神,有利于扩大传播范围和加快传播速度,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走向千家万户,走向世界。
  纪录片作为弘扬工匠精神的一种有效传播方式,以大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去中心化的平民视角客观记录并再现普通人的生活故事,不仅达到了以小见大的传播效果,也契合了当下新媒体时代提升宣传力度和影响力的需求。本文拟从近年来消费主义时代下各行各业都需要弘扬工匠精神以及工匠精神越来越多通过纪录片来传达的动机出发,第一部分分析工匠精神的基本概念、延伸意义及影视表达,第二部分分析工匠精神纪录片的创作手法,分别从人物形象的再现、故事化的叙事策略、表现手法的运用三个方面主要论述央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NHK纪录片《工匠达人》、BBC纪录片《鬼斧木工》对于工匠精神的呈现,并以此为借鉴,在第三部分对个人毕业作品《无处安家的水车》进行阐释与反思,以期对未来的工匠精神纪录片创作及研究提供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