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SBR运行方式、温度及C/N对生物脱氮过程胞外聚合物(EPS)组分的影响
【6h】

SBR运行方式、温度及C/N对生物脱氮过程胞外聚合物(EPS)组分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绪论

1.1课题背景

1.2 生物脱氮

1.3 胞外聚合物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用水和接种污泥

2.2 试验装置及运行方式

2.3 试验设备与分析仪器

2.4 分析项目与检测方法

2.5 EPS提取方法

2.6 EPS各组分具体检测方法

3 SBR运行模式对其生物脱氮及EPS组分的影响

3.1 引言

3.2 试验材料与方法

3.3 计算方法

3.4 SBR交替好氧/缺氧运行模式对其生物脱氮性能的影响

3.5 SBR交替好氧/缺氧运行模式对胞外聚合物的影响

3.6 SBR运行模式对污泥特性的影响

3.7 SBR典型周期内氮、COD、EPS及其组分的变化规律

3.8本章小结

4 温度对SBR生物脱氮性能及胞外聚合物组分的影响

4.1引言

4.2 试验材料与方法

4.3温度对SBR系统生物脱氮性能的影响

4.4温度对胞外聚合物组分的影响

4.5 温度对活性污泥特性的影响研究

4.6 过曝气及碳源类型对短程生物脱氮过程EPS组分的影响

4.7本章小结

5.C/N对SBR生物脱氮过程中胞外聚合物组分的影响

5.1 引言

5.2试验材料与方法

5.3 C/N对SBR生物脱氮硝化特性的影响

5.4 C/N对EPS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6 结 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污水生物脱氮已成为当今水污染控制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其过程主要由硝化和反硝化两段工艺完成,即通过硝化细菌将氨氮转化为硝态氮,后通过反硝化细菌将硝态氮转化为氮气从水中逸出。在生物脱氮过程中,如果营养物质或环境条件发生变化,会影响硝化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活性,进而影响生物脱氮效果。
  胞外聚合物(EPS)是活性污泥絮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微生物新陈代谢分泌的高分子物质,对活性污泥结构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大量研究表明,运行方式、温度和C/N对生物脱氮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高温条件下,会促使活性污泥硝化类型发生转变,快速实现短程硝化;而C/N过高时,活性污泥系统中异养菌会大量增殖,从而抑制硝化菌的生长,影响生物脱氮效率。
  为了深入考察SBR运行模式、温度和C/N对生物脱氮性能及胞外聚合物组分的影响,本研究采用SBR工艺,从运行模式、温度和C/N三方面考察了系统的生物脱氮性能及胞外聚合物组分的变化规律。获得的主要结论具体如下:
  (1) SBR反应器缺氧/好氧(A/O)和好氧/缺氧(O/A)2种运行模式对生物脱氮性能及EPS组分的影响,主要结论包括:
  1)两种运行模式条件下,NH+4-N平均去除率都在97.2%以上,均获得高效稳定的NH+4-N去除效果;
  2)两种运行模式条件下,污泥中EPS的含量均逐渐增加,且A/O系统污泥中EPS的含量均大于O/A系统污泥中EPS含量;
  3)硝化阶段产生EPS量明显高于反硝化阶段产生的EPS量;
  4) O/A系统内SVI值和增加幅度均明显高于A/O系统的SVI变化,表明O/A运行方式更易于活性污泥发生膨胀;
  5)污泥中EPS含量与活性污泥SVI值呈正相关,表明EPS对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2)在试验设定的15℃、25℃和35℃三种温度条件,考察了温度对SBR生物脱氮性能及EPS组分的影响,主要结论包括:
  1)不同温度条件下,3个 SBR系统均获得了高效稳定的氨氮去除效果。在进水NH+4-N浓度为24.3~39.8mg/L条件下,出水NH+4-N浓度维持在1.5mg/L以下,去除率均维持在88.9~100%范围内,平均值达到97.5%;
  2)温度对SBR系统硝化类型转变产生明显影响。在35℃高温条件下,SBR易于实现稳定的短程硝化反硝化;
  3) DO和pH值作为控制参数,可以准确把握硝化反硝化终点,节省曝气能耗,并能通过实时控制曝气时间,来控制NOB的活性,以便于实现硝化类型的转变;
  4)温度对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具有重要影响。3种温度条件下 SBR系统内活性污泥均随着试验的进行,发生污泥膨胀现象;
  5)不同温度条件下,污泥中EPS各组分DNA、PS、PN的变化规律表现为硝化阶段逐步升高,反硝化阶段降低。随着温度的升高,污泥中EPS各组分的含量逐渐降低;
  6)污泥中EPS主要成分为PS,上清液中EPS主要成分为PN,DNA在污泥和上清液中均占极少部分,表明PN比PS更易分离于上清液中;
  7)过曝气和外加碳源均对短程生物脱氮系统上清液中PN和PS产生重要影响。硝化阶段,过曝气导致上清液中PN含量降低,PS含量增加;反硝化阶段投加外碳源导致上清液中EPS各组分含量恢复。
  (3)在试验设定的4种C/N(0:1、5:1、10:1、15:1)条件下,研究了C/N对SBR生物脱氮性能及EPS组分的影响,主要结论包括:
  1)4种C/N条件下,SBR系统均实现了充分的硝化作用,获得高效稳定的NH+4-N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为90%以上;
  2)4种C/N条件下,反应器内的硝化反应速率(NR)的大小顺序为:NRR5>NRR10>NRR0>NRR15;
  3)当C/N为0和5时,活性污泥EPS各组分DNA、PN、PS含量硝化结束时浓度明显大于硝化开始时浓度。而当C/N为15时,活性污泥中DNA和PN的增量最小,而C/N为0时,PS的增量为最小;
  4)4种C/N条件下,硝化反应过程中,污泥中EPS总量逐渐增加。C/N为5时硝化反应结束时的EPS总量值最大,为190.2mg/(gVSS)。而当C/N为10时,硝化反应结束时的EPS总量值最小,为119.9mg/(gVSS)。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