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血小板与人工心脏瓣膜接触后其构象与功能变化的实验研究
【6h】

血小板与人工心脏瓣膜接触后其构象与功能变化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声明

前言

实验一血小板定量实验-乳酸脱氢酶测定

材料与方法

结果

实验二血小板激活程度检测-GMP140检测实验

材料与方法

结果

实验三热解碳心脏瓣膜与钛氧膜涂层心脏瓣膜的血小板粘附实验

材料与方法

结果

实验四动物体内实验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性

参考文献

综述(1)人工心脏瓣膜植入后抗凝治疗的进展

综述(2)体外循环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致谢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研究血小板与人工心脏瓣膜接触后其构象与功能的变化,探讨了血小板受人工心脏瓣膜影响所引起血栓形成及促发凝血的过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并为临床提供更高血液相容性的瓣膜。 方法: (1)检测血小板溶解后的释放物乳酸脱氢酶(LDH),定量评价当前临床使用的热解碳人工心脏瓣膜(LTIC)表面粘附的血小板量。(2)采用单克隆抗体原位检测血小板活化后的特定释放物-a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定量评价热解碳人工心脏瓣膜对血小板的激活水平。(3)热解碳人工心脏瓣膜与钛氧膜(Ti-O)涂层心脏瓣膜样品进行血小板粘附对比实验,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血小板的观察和统计,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血小板的形态。(4)动物体内实验:热解碳人工心脏瓣膜与钛氧膜涂层心脏瓣膜制成3×2mm2样品,分别植入犬股动脉内,于17天、30天、90天取出,大体观察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样品表面沉积物。 结果:(1)乳酸脱氢酶(LDH)定量测定显示热解碳人工心脏瓣膜样品血小板浓度24.6±1.1%,说明血小板与人工心脏瓣膜接触后即刻粘附于上面。(2)a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测定显示血小板在热解碳人工心脏瓣膜样品表面活化程度为30.8±1.3%,说明血小板与人心脏瓣膜接触后发生了激活。(3)光镜下LTIC样品表面粘附的血小板数量在1115±42个,Ti-O样品表面粘附的血小板数量在298±12个;LTIC样品表面活化的血小板程度占总数的89±4%,Ti-O样品表面活化的血小板程度占总数的20±3%;两组之间比较,p<0.05,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扫描电镜下LTIC样品表面的血小板都产生了大量伪足,交联在一起,形成团聚态,Ti-O样品表面血小板形态较规则,变形及伪足较小,基本无团聚。(4)动物体内实验:大体观察LTIC样品表面有小血栓形成,组织增生较明显;Ti-O样品表面光滑,未产生血栓,组织薄。扫描电镜下17天的LTIC表面粘附大量变形和生成伪足的血小板及红细胞,形成血栓,底层机化,Ti-O表面粘附少,无血栓;30天及90天的LTIC表面为三维堆垛状陈旧血栓,Ti-O表面少量细胞粘附,形态完整。 结论:(1)人工心脏瓣膜植入体内后,与血液接触,首先是血液中各类血浆蛋白彼此竞争吸附在人工瓣膜表面上;继而才是被吸附的血浆蛋白与血小板的相互作用,激活血小板;接下来活化的血小板发生一系列构象和功能变化形成血栓。(2)血小板接触了人工心脏瓣膜,造成了本身构象变化,与已吸附在瓣膜上的暴露了位点的纤维蛋白原结合,促进自身粘附、释放和聚集,易形成血栓和促发凝血。(3)本实验研究了血小板与人工心脏瓣膜的相互作用,对人工心脏瓣膜引起血小板构象与功能改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进一步阐明抗凝和提高人工瓣膜血液相容性的重要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