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甘肃民族体育项目发展策略研究——以历届民运会项目为例
【6h】

甘肃民族体育项目发展策略研究——以历届民运会项目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绪论

1.1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历史沿革

1.1.1 新生和起步阶段

1.1.2 恢复和发展过程

1.1.3 普及和提高阶段

1.1.4 兴旺与发展阶段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实证分析法

2.2.3 专家访谈法

2.2.4 逻辑分析法

3.甘肃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项目发展现状

3.1 甘肃省历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简况

3.1.1 甘肃省历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分析

3.1.2 民族传统体育与传统节日有机结合

4.甘肃省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现状分析

4.1 甘肃省参加全国民运会简况

4.2 甘肃省参加全国民族体育运动会现状分析

5.甘肃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发展存在的问题

5.1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的局限性

5.2 缺少长远发展规划

5.3 体育违规现象日趋严重

5.4 运动会比赛规模发展过于庞大

5.5 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开展不足

6.甘肃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发展对策

6.1 做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整理和推广工作,加大宣传力度

6.2 构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环境

6.3 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

6.4 竞技化与“弱竞技化”协调发展

6.5 探究民族体育与经济相结合的方法和途径

6.6 将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有机结合

6.7 借鉴其他省市民族体育发展成功经验,为甘肃省民族体育发展提出建议

6.7.1 内蒙古参加全国民运会成绩分析—以第九届为例

6.7.2 那达慕大会的影响

6.8 甘肃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与学校体育结合

6.8.1 结合学校体育教育相关资源,进一步挖掘和整理甘肃省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6.8.2 学校中构建少数民族体育发展环境的意义

6.8.3 高校中构建少数民族体育发展环境的意义

7.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体育文化也是中国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体育孕育于文明,也促进着文明的进步,而竞赛则是检验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客观方式之一。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作为反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最高形式,对少数民族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民族传统体育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也是滋生现代竞技项目的沃土。纵观世界体育史的进程,不少风靡全球的运动项目最初都是由民族体育发展而来的。当今世界流行的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刚开始时仅仅局限在某一地区的一个或少数几个民族中,最终为各国人民接受,成为全人类共有的体育文化财富。国外相当一部分发达国家的体育科研人员对民族体育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推广,使之融入大众闲暇娱乐生活中。因此“民族体育是当代世界流行的国际体育之母”。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但应该继承下来,而且应该发扬光大,使之放出异彩。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就把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当作落实民族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并被看作是民族兴旺发达、生活幸福吉祥的一个象征,因而受到各族人民广泛的喜爱。至今共成功的举办的九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1953年在天津市举行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和竞技大会”与82年的“全国民族传统体育大会”,于1984年正式追定为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大会。从1982年第二届之后基本形成每四年一届的定制。迄今,民族体育运动会已先后走遍了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是将少数民族体育引出文化共同体的向导,是连接中国各民族以及中华民族与世界体育的桥梁,是展示少数民族文化的舞台,是吸引全社会关注少数民族体育的焦点,是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沃土,我国已举办的九届民运会在“交流、欢聚、和谐”的民族运动会的永恒主题下,各民族运动健儿们在场上切磋技艺,在场下相互间了解,不仅增进了民族团结、弘扬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同时也促进了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市场的开发。随着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和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民族传统体育也将有一个大发展,不论是技术方面,还是竞赛规则等方面,都会得到不断的完善,而更加富有科学性。可以预料在不久的将来,除现有的竞赛项目外,将会有更多的优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被列为国家比赛项目,甚至有的可能被列为国际奥运会比赛项目。
   甘肃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省份。在历史的不断演进中,各民族经历了迁徙、碰撞和交流遂形成了当今全省除汉族外的回、藏、东乡、裕固、保安、蒙古、哈萨克、撤拉、土、满等10个主要少数民族和36个其他民族成分的民族构成格局,其中东乡、保安、裕固还是我省所特有的民族,在2011贵州省闭幕的全国民运会表演项目展演中,我省保安族“夺腰刀”、东乡的“拔棍”、裕固族的“顶杠子”都获得了二等奖。
   本文试图通过对建国以来甘肃省参加的历届少数民族运动会的项目、所获得的成绩和历届少数民族运动会的项目设置等问题,看甘肃省民族体育的优势和发展的趋势,剖析甘肃省传统体育参与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揭示甘肃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开展尚存在的问题,提出历届民运会对项目的删减、增加的因素,对进入民运会的项目和删减项目的原因进行剖析,对甘肃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进而提出甘肃省一些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学校体育教学的设想,同时也让最具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通过学校这一主要的教育窗口得以传承和发展,逐渐成为我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人才培养的基地,从而实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与学校体育教育双赢的效果,这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为甘肃省在今后的全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取得更佳成绩打下坚定的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