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病人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的变化
【6h】

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病人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的变化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仪器

1.2 主要试剂

1.3 溶液的配制

1.4 方法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CPB前后外周血EPCs水平变化

2.2 血浆VEGF和G-CSF水平

2.3 EPCs与血浆VEGF和G-CSF的关系

2.4 CPB时间长短、年龄、性别和手术大小对EPCs的影响

2.5 CPB时间与血浆VEGF、G-CSF水平的关系

2.6 外周血EPCs的培养及鉴定

3 讨论

3.1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3.2 本研究CPB术后循环EPCs水平降低的可能原因

3.3 不同年龄、性别、手术对EPCs水平的影响

3.4 EPCs的培养及鉴定

3.5 本研究的不足及今后的方向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作者简介

临床轮训情况

展开▼

摘要

目的:冠状动脉搭桥(CABG)及先心病矫正术患者体外循环(CPB)能刺激内皮祖细胞(EPCs)动员,但在心脏瓣膜置换病人CPB是否引起EPCs动员并不清楚。本研究观察CPB下心脏瓣膜置换病人循环EPCs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血浆VEGF和G-CSF的关系,旨在弄清楚CPB刺激EPCs动员的机制。
   方法: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成年病人173例,分别于切皮前(T1)、术后4小时(T2)和术后20小时(T3)三个时间点取外周动脉血4ml经裂解红细胞、非特异性结合位点封闭和与流式抗体(FITC-CD34,PerCP/Cy5.5-CD309和APC-CD133)闭光孵育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EPCs(CD34+CD309+)、早期EPCs(CD34+CD133+CD309+)的数量,同时用ELISA测定血浆VEGF和G-CSF水平,观察三个时间点的变化情况,并分析CPB主动脉阻断时间、年龄、性别和单/多瓣置换对EPCs的影响。为证实外周血中EPCs的存在,取外周血经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单个核细胞,以5×106密度接种于24孔板中,用EGM-2培养基培养,一周后对细胞集落进行免疫组化鉴定。
   结果:(1)EPCs和早期EPCs水平在T2、T3时间点均低于T1时间点(P<0.01);(2)T2时间点血浆VEGF水平低于T1时间点,T3时间点高于T2时间点仍略低于T1时间点(T147.2(0-586) pg/ml、T24.7(0-306.9) pg/ml、T343.5(0-666.9)pg/ml,与T1比较P<0.01),血浆G-CSF水平在T1、T2、T3时间点逐渐升高(T16.9(0-643.5) pg/ml、T229.8(0-1444) pg/ml、T341.6(0-693.7) pg/ml,与T1比较P<0.01);(3)在T1时间点血浆VEGF水平与EPCs、早期EPCs的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5),而在T2、T3时间点血浆G-CSF水平与EPCs、早期EPCs的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CPB前后EPC的变化情况与血浆VEGF和G-CSF水平的变化情况仍具有相关性(P<0.05);(4) CPB时间与T2、T3时间点血浆VEGF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G-CSF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5)CPB主动脉瓣阻断时间、年龄、性别、单/多瓣置换手术,对EPCs水平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6)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能培养出EPCs细胞集落。
   结论: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成年病人术后循环EPCs水平降低;对心脏瓣膜置换病人循环EPCs水平的调节:血浆VEGF可能主要参与术前机体循环EPCs水平的调节,而G-CSF则可能主要参与术后机体循环EPCs水平的调节;CPB主动脉阻断时间、年龄、性别和单/多瓣置换术对循环EPCs水平的影响不明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