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颈内动脉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建立与临床预后关系的研究
【6h】

颈内动脉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建立与临床预后关系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主要检查设备

1.2.1 主要设备

1.3 检查方法

1.3.1DSA 方法

1.3.2全脑血管造影狭窄率应用北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内膜切除协作研究组(NASCET)研究的测量的标准[3]

1.3.4 NIHSS 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1.4.1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临床结果数据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侧支循环建立类型

2.2.有侧支循环开放组与无侧支循环开放组临床预后情况比较

2.2.1 ICA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侧支循环关系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评估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颅内侧支循环建立情况,探讨侧支循环的代偿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为治疗方法的选择、预后的判断及有效的预防提供可靠的依据。
  方法:选择经颈动脉彩超检测单侧颈内动脉闭塞,再通过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证实患者60例:
  ①根据发病原因不同分为:18例临床表现为脑栓塞的ICA闭塞患者为A组,其余由慢性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42例ICA闭塞患者B组;A、B两组侧支循环开放分级的比较。
  ②分析B组患者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并进行比较。
  ③根据B组临床症状分为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并进行侧支循环开放情况比较。
  ④根据临床类型表现为脑栓塞、脑血栓形成的患者入院初次检查依据美国国立卒中量表分别进行评分比较。根据 B组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分为有侧支循环开放组,无侧支循环开放者组;每组治疗前后,两组入院时与脑血管科正规治疗6个月后随访NIHSS评分比较。
  结果:①脑栓塞组(A组)中1例(5.60%)二级侧支循环代偿,三级侧支循环开放各1例(5.60%),B组中33例(79%)二级侧支循环代偿,19例(45%)三级侧支循环开放.B组二、三级侧支循环代偿率明显高于A组(P<0.05).A组和B组一级侧支循环代偿率无明显差异(P﹥0.05)。
  ②B组颈内动脉闭塞侧支循环建立患者,各种形式侧支循环中开放率最高的是前交通动脉开放(62%)。
  ③无症状组后交通侧支开放率(67%)、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联合开放率(83%)均高于有症状组,差异显著(P<0.05)。
  ④根据NIHSS评分,脑栓塞患者18例中入院临床症状表现为轻度神经功能障碍1例(5.6%),中重度神经功能障碍12例(61.1%);脑血栓形成患者32例中入院临床症状表现为轻度神经功能障碍16例(50%),中重度神经功能障碍8例(25%);B组中有侧支循环组入院时和正规治疗出院6月后 NIHSS评分比较差异明显(P<0.01);而无侧支循环开放组入院时和正规治疗出院6月后NIH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有无侧支循环两组,在发病后入院未经治疗前比较,两组经过正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①脑栓塞发病速度快,没有足够的时间重塑二、三级侧支循环。
  ②颈内动脉闭塞时,颅内可形成多种类型的侧支循环,其中ACOA的开放是最主要的代偿途径。部分病例如临床表现为无症状者多以ACOA+PCOA侧支循环联合开放为主。
  ③有侧支循环开放的脑梗死发病率低、临床症状较轻、预后好。脑梗死患者颅内侧支循环与预后关系密切对判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临床症状与侧支循环建立速度、类型、完善程度密切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