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天津市滨海新区功能定位研究
【6h】

天津市滨海新区功能定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和重点

1.3研究框架

1.4天津市滨海新区简介及其发展现状

2.中外理论综述

2.1相关理论综述

2.1.1区域经济理论

2.1.2城市经济理论

2.1.3其它相关理论

2.2 小结

3.滨海新区在国家战略层面的功能定位

3.1国家总体战略调整对滨海新区的影响

3.2国家增长极分布和发展情况

3.3国家项目在滨海新区布局

3.4小结

4.滨海新区在环渤海地区中的功能定位

4.1环渤海区域分工与协作

4.1.1核心—边缘的形成和联系

4.1.2环渤海区域的“龙头”之争

4.1.3环渤海港口的发展

4.2京津冀区域的协调发展

4.2.1北京首都职能的强化

4.2.2河北省作为腹地与京津协凋发展

4.2.3京滓冀产业发展与协作

4.3新阶段天津滨海新区的区域责任

4.4小结

5.滨海新区新阶段在天津市域的功能定位

5.1天津滨海新区功能定位的发展阶段分析

5.1.1各版规划的功能定位回顾

5.1.2功能提升后的新区地位升级

5.1.3小结

5.2滨海新区相对于主城区的新城职能强化

5.2.1以往主城区与滨海新区的发展问题

5.2.2强化滨海新区城市功能,承担部分主城区职能

5.2.3主城区和新城区的新关系建立

5.3滨海新区相对于天津市域的服务职能强化

5.3.1信息服务

5.3.2运输服务

5.3.3生活服务

5.4 小结

6.未来滨海新区针对新的功能定位做出的调整

6.1滨海新区边界调整

6.2滨海新区行政区划、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的调整

6.3空间结构调整

6.4港城关系建设

6.5土地利用调整

6.5.1开放空间和绿地系统的建立

6.5.2产业带动下的海域开发

7.总论

7.1研究结论

7.2创新总结

7.3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学习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进入改革开放阶段。在“发展”这个世界主题的引导下,经济建设成为我国这30年来的工作重点。纵观30年的发展历程,我国经济发展是海岸线从南向北逐步开发的过程,同时也是陆域范围上从东向西梯度开放的过程。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主导下,我国经济形成了沿海隆起和南北差距。 为了平衡南北经济上的差异,把我国经济建设推向新阶段,2006年,国务院不仅将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纳入了国家“十一五”总体发展规划中,而且批准天津滨海新区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之后的又一个综合改革配套试点区。这意味着环渤海经济带将成为继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后,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并成为拉动北方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的引擎。 文章从国家战略转变的研究背景出发,立足于区域经济理论和城市经济理论,对滨海新区功能建设进行分析。通过对宏观层面上以城市群为体系的国家需要,到微观层面的环渤海区域内部协调,再到更小层面的地方带动,进行逐层分析得出新区功能。以满足各层面发展要求为功能定位的出发点,总结出滨海新区的四个强化功能,即门户功能、港口功能、产业功能和新城功能。在功能建设同时,实现环渤海区域整合、京津冀区域协调和天津市的新城建设等目标。 本文的主题是通过研究国家、区域及地方的各种发展需求,揭示出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天津市滨海新区为适应需求所做出的功能定位,指明滨海新区未来的发展方向。

著录项

  • 作者

    周剑;

  •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

  • 授予单位 兰州大学;
  • 学科 人文地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陈怀录;
  • 年度 200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F127.21;
  • 关键词

    滨海新区; 城市功能; 区域责任; 现代服务业;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