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现当代小说原型论——以动物报恩、土地、月亮和再生原型为例
【6h】

中国现当代小说原型论——以动物报恩、土地、月亮和再生原型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第一节 原型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一、宏观译介的认识期(1986~1989)

二、暂时萧条的内化期(1990~1999)

三、批评创新的发展期(2000~)

第二节 中国原型批评的得与失及本文的选题之因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视角及其思路

一、历时性与共时性相结合

二、论文思路

第一章 原型内涵的承转及其相关概念的辨析

第一节“原型”能指与所指的历史变迁

一、神学、宗教学和柏拉图哲学:原型所指单一,能指混乱不清

二、荣格:原型能指被统一,所指得到三级延展

三、弗莱:原型能指、所指的文学化变迁

第二节 与原型相关概念的辨析

一、意识与无意识

二、集体无意识

三、原始意象

第三节 原型的载体

一、神话

二、母题

三、仪式

第二章 动物报恩母题论

第一节 动物报恩母题的古今流变

一、从动物神祗到人格动物

二、从写实主义到浪漫主义,再到现实主义

三、从单纯态到复杂态

第二节 动物报恩母题的现代诉求

一、叩问人类自我中心主义,透视它对动物生存的威胁

二、正视人性的卑污,鞭挞被扭曲的灵魂

三、呈现大地的生态之悲,追求宏大的生命意识与大地伦理

第三节 当代动物报恩母题中动物形象塑造的美学特征

一、解构了以往文学强加给动物的性格偏见

二、书写动物本真性格,塑造理想人格

第三章 土地意象分析

第一节 人类之母——土地的基本特征

一、人,地之子

二、土地:农民的生存之本

三、土地:游子的精神家园

四、土地:人的最终归宿

第二节人类不能承受之重——土地的变形特征

一、土地重压下的生存悲剧

二、土地重压下的精神扭曲

三、美穴地意识下的血雨腥风

第三节 人与土地的结合与疏离——土地意象的代际特征

一、由分离到结合:人与土地所属关系的现代嬗变

二、由结合到疏离:人对土地情感的现代变化

第四章 月亮意象的艺术象征

第一节 神话传说、古诗词——月亮原型现代表达的母体

第二节 月亮原型的现代诉求(一)

一、月亮是历史的见证

二、月亮是女性的象征

第三节 月亮原型的现代诉求(二)

三、月亮是凄凉命运的象征

四、月亮是美好精神的象征

第五章 再生母题论

第一节 再生母题的产生与发展

一、再生母题的产生

二、再生母题的友展

第二节 再生母题的现代表达类型

一、灵魂再生型母题

二、精神再生型母题

第三节 再生母题的现代表达方法

一、仪式

二、幻化

三、鬼魂托梦

四、魂灵附体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后记

展开▼

摘要

从理论上说,原型的能指与所指在西方经历了三次大的转变,即在古代神学、宗教学和柏拉图哲学中原型所指单一而能指混乱不清;在荣格的精神分析学中原型的能指得到了统一,其所指被三级延展;弗莱将原型引入文学的研究领域使其能指和所指完全文学化。20世纪80年代西方原型理论正式被译介入中国,迄今为止,它在中国学界经历了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宏观译介的认识期、暂时萧条的内化期和批评创新的发展期,使西方理论进一步中国化,为中国文学的原型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就具体的中国文学原型而言,动物报恩母题经历了从表达宗教思想到反映和批判现实的发展变化,在新时期小说中它侧重于呼唤人道主义,在新世纪小说中又侧重于反衬自然生态和人的精神生态危机,使这一原型的文学表达具有了鲜明的批判功能。土地既是传统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游子们的精神望乡,更是广大农民孜孜以求的对象,由此农民又产生了掠夺土地、安土重迁等另一种土地意识;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现代都市文明的发展农民对土地的看法又发生了改变,他们不再把土地看作生活资料的唯一来源,把生活的目光纷纷转向了现代都市,使农民与土地之间的关系由密切走向疏离。尽管月亮意象的象征内涵古今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它的表达背景都带上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同时这些艺术表达也不再是一种孤立的预设而是一种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现实描写。再生母题则在历经了从唯心向唯物的转变之后侧重于对现实生活和精神再生的描写,也使其带上了浓厚的现实主义表达色彩。
   另外,本文还通过对具体原型的古今比较和现代表达的概括性研究,试图将比较的结果上升为一种文学经验,力求概括出这些原型间的表达共性,使个案映射出原型在发展和表达上的一些共同规律,为文学原型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