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网膜包裹胰肠吻合口预防术后胰瘘的临床疗效
【6h】

大网膜包裹胰肠吻合口预防术后胰瘘的临床疗效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研究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并发症诊断标准

1.5 统计及分析

2 结果

2.1 术前一般资料比较

2.2 术中一般资料及术后病理资料比较

2.3术后并发症比较

2.4 术后一般资料比较

3 讨论

3.1 PD术后胰瘘的现状

3.2术后胰瘘发生的原因及手术应对策略

3.3 大网膜的功能及外科应用

3.4 大网膜包裹胰肠吻合口的运用

3.5 研究不足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影响因素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利用大网膜包裹胰肠吻合口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及恢复情况的影响,评价该技术的实际临床运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肝胆胰脾外科&细胞移植中心同一治疗组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77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胰肠吻合口处理方式分为大网膜包裹组(31例)和非大网膜包裹组(46例)。其中大网膜包裹组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区间为31-76岁,平均年龄为62.58±10.39岁。非大网膜包裹组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区间为21-78岁,平均年龄为59.20±12.78岁。统计分析两组病人术前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总胆红素、白蛋白、腹部手术史、术前合并症),术中一般资料(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例数、胰腺质地、胰管直径等)及术后病理资料,术后并发症资料(围手术期死亡、胰瘘、出血、胆漏、腹腔积液、腹腔感染、肠梗阻、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术后一般资料(ICU住院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再次手术率等),观察大网膜包裹胰肠吻合口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及术后恢复情况,探讨该技术的实际临床效果。
  结果:
  1.大网膜包裹组与非包裹组术前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白蛋白、总胆红素、腹部手术史、术前穿刺减黄例数及术前合并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大网膜包裹组与非包裹组术中一般资料(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例数、胰液引流方式、胰腺质地、胰管直径)及术后病理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大网膜包裹组术后并发症8例(25.81%),非包裹组19例(41.30%);术后死亡5例(6.49%),其中大网膜包裹组1例(3.23%),非大网膜包裹组4例(8.70%)。大网膜包裹组与非包裹组在术后总并发症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大网膜包裹组术后发生生化漏2例(6.46%),非包裹组11例(23.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大网膜包裹组术后出现B级胰瘘1例(3.23%),C级胰瘘1例(3.23%);非包裹组术后B级胰瘘2例(4.35%),C级胰瘘2例(4.35%)。大网膜包裹组与非包裹组术后胰瘘发生率(B+C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6.大网膜包裹组与非包裹组在术后出血(0.00%vs6.52%)、胃排空障碍(0.00%vs4.35%)、腹腔积液(6.45%vs19.57%)、腹腔感染(6.45%vs15.22%)、肠梗阻(0.00%vs2.17%)、多器官功能障碍(0.00%vs4.35%)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7.大网膜包裹组与非包裹组术后一般资料(ICU住院时间、术后输血例数、胃管留置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再次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大网膜包裹胰肠吻合口不能降低PD术后胰瘘(B、C级)的发生率。
  2.大网膜包裹胰肠吻合口能降低术后生化漏的发生率,但对P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恢复无明显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