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Luder权变模型视角下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研究
【6h】

Luder权变模型视角下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会计与环境

1.1.2 Lüder权变模型

1.1.3 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势在必行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方面

1.2.2 应用方面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综述

1.3.1 国外研究文献评述

1.3.2 国内研究文献评述

1.3.3 国内外研究简单评价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预期创新与难点

1.5.1 论文预期创新

1.5.2 难点

第二章 Lüder权变模型理论

2.1 权变理论

2.2 Lüder权变模型产生背景

2.3 Lüder权变模型——基本模型

2.4 Lüder权变模型——解释模型

2.5 模型的应用及评价

2.5.1 模型的评价和借鉴

2.5.2 政府会计改革权变模型与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模型的应用

第三章 Lüder权变模型视角下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环境分析

3.1 中国政府会计环境中对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需求的激励因素

3.1.1 财政压力

3.1.2 国有资产流失

3.1.3 政府成本问题

3.1.4 审计机构的需要

3.1.5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动

3.2 中国政府会计环境中有利于政府会计改革的结构特征

3.2.1 居民社会经济状况的改善

3.2.2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逐步加强

3.2.3 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

3.3 当前中国政府会计环境中阻碍政府会计改革进程的因素

3.3.1 思想认识误区可能阻碍权责发生制会计改革进程

3.3.2 组织结构特点可能阻碍权责发生制会计改革进程

3.3.3 人员培训和聘用可能阻碍权责发生制会计改革进程

3.3.4 人员的胜任能力可能阻碍权责发生制会计改革进程

3.3.5 社会文化可能阻碍政府会计改革进程

第四章 Lüder权变模型视角下我国政府会计改革模式构建及策略研究

4.1 收付实现制会计和权责发生制会计对比研究

4.1.1 传统收付实现制会计和权责发生制会计的对比

4.1.2 预算会计的优缺点

4.1.3 权责发生制会计的优缺点

4.2 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过渡的实施框架分析

4.2.1 遵循的基本原则

4.2.2 考虑的两个重要基础

4.3 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过渡的多步骤实施策略

第五章 我国政府会计改革配套措施

5.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继续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5.2 积极研究和开发政府会计信息技术支撑系统

5.3 全面清查国有固定资产,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5.4 建立政府会计继续教育机制,加强政府会计人员职业培训

5.5 加强政府信息披露的法制化建设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当前,企业会计改革在我国已实现了国际趋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也越来越大。预算会计作为中国会计准则体系里一个重要的方面,也经历了不断调整和改革的过程,但与企业会计改革相比,预算会计改革则相对滞后。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和预算管理制度的不断深化,现行预算会计已难以适应改革与发展的需求,改革预算会计,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势在必行。
  美国会计学家杰佛里·S·阿潘和李·H·瑞得堡认为“在分析一个国家的会计制度时,必须考虑所有的环境因素”。某一历史阶段的会计环境,促进和制约着某一历史阶段会计发展的状况。会计是反映性的,会计依存于特定的环境,并同时反作用于环境。会计与环境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本文尝试通过对中国政府会计改革的激励和结构特征,以及实施障碍等因素的分析,阐明了我国当前进行政府会计改革的可行性,然后构建了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模式并进行了具体的策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的相关配套措施,以上分析研究可以对中国政府会计改革的方向有所把握,从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文的主体分为四个部分:Lüder权变模型理论、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环境分析、我国政府会计改革模式构建与策略研究及政府会计改革相关配套措施。
  第一部分介绍了Lüder权变模型理论的产生背景、基本模型、解释模型及模型的应用和评价。第二部分是在该权变模型下具体分析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环境,包括激励因素、结构特征、阻碍改革进程的因素。第三部分是在该权变模型视角下对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模式进行构建,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了策略研究。第四部分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研发政府会计信息技术支撑系统、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加强政府会计人员职业培训及加强政府信息披露的法制化建设五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相关配套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