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气象条件对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影响研究
【6h】

气象条件对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研究方法

第三章 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3.1 全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空间分布

3.2 道路交通事故的时间变化特征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道路交通事故综合影响指数构建及伤亡原因分析

4.1 TAD指数构建设计

4.2 TAD指数时间变化特征

4.3 伤亡人员致死原因

4.4 伤亡人员受伤部位

4.5 小结

第五章 甘肃省道路交通气象观测与邻近常规气象站观测资料关联性分析

5.1 甘肃省交通气象站点空间分布及其气象要素分析

5.2 交通气象观测与邻近常规气象观测关联性分析

5.3 小结

第六章 重大交通事故典型个例气象成因分析

6.1 重大交通事故的时空特征

6.2 重大交通事故的气象成因分析

6.3 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讨论

7.1 全文总结

7.2 特色与创新点

7.3 不足与讨论

7.4 下一步研究计划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道路交通安全是世界性的社会问题,道路交通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约占各国GDP总量的1%到3%。其中不利天气条件和气象要素是影响交通运输安全和诱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利用2005-2014年不利天气(雨、雪、雾等)下发生的交通事故资料、交通伤亡资料、交通气象站及其邻近的常规气象观测站资料,系统地探究了气象条件对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统计2010~2014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空间分布特征发现:特大交通事故起数,西南地区最多,华北和东北地区最少;特大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西南地区最多,华南地区最少;特大交通事故受伤人数,华中地区最多,华北地区最少;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华东地区最多,东北地区最少。什字交叉路段发生的交通事故起数最多,其次是丁字路口。1995-2014年,以2002年为界,交通事故起数及其导致的死伤人数、经济损失和10万人口死亡率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这主要归功于我国道路交通法及一系列道路交通管理措施的颁布和实施。雨、雪、雾天为影响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不利天气,其后依次是大风、沙尘和冰雹天气。九条国道2011-2015年总交通事故起数和受伤人数在7:00、11:00、14:00、17:00点均有一峰值,其时间与上、下班高峰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值得指出的是,午后交通事故起数达到最多,这很可能与强对流等不利天气在午后更易发生有关。路面状况中,影响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主要路面状况是潮湿路面,然后依次是冰雪和积水路面。2005-2014年间,能见度在50-100米、100-200米之间的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伤人数及经济损失均占200米以上的50%左右,而50米以下占其25%左右,这说明低能见度对交通事故的影响非常大。
  (2)为表征道路交通事故导致的经济损失严重程度,定义一个道路交通事故综合影响指数TAD(Traffic Accident Damage)。计算发现,2005-2014年,不同天气类型、不同路面状况、不同能见度下的TAD指数总体呈现出升高趋势,冰雹天气和50m以下能见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大于其它天气和能见度区间。冰雪路面相较于其它路面状态而言,TAD指数最大,即冰雪路面发生的交通事故经济损失费用大于其它不良路面状况。颅脑损伤是道路交通事故伤亡人员主要致死原因,头部是交通事故死亡人员主要受伤部位,多部位是交通事故重伤人员主要受伤部位。
  (3)统计甘肃省各道路交通气象站逐小时气象要素的发生频率得出:乌鞘岭隧道路面温度小于0℃的频率最高,为30.9%,天水郡隧道最低,为11.3%,而乌鞘岭隧道路面温度大于40℃的比例最低,为1.8%,天水郡隧道最高,为6.8%;马家山隧道相对湿度小于40%的频率最大,为43.7%,燕子管隧道最小,为3.7%,燕子管隧道相对湿度大于60%的频率最大,为82.6%,绣花庙隧道最小,为30.3%。降水频率最大的是麦积山隧道,为3.6%,最小能见度小于1.5km的频率最大的是燕子管隧道,为2.3%。最大风速大于5.5m/s的频率最大的是绣花庙隧道,为30.5%,极大风速大于5.5m/s的频率最大的是乌鞘岭,为57.7%。潮湿路面状况最多的是乌鞘岭,为8.2%,积水路面状况最多的是天水郡隧道为13.4%,结冰路面状况最多的是绣花庙和燕子管隧道,均是为4.7%,冰水混合路面状况最多的是燕子管隧道7.3%。水汽压平均值最大的是天水郡隧道,为16.2hPa,露点温度平均值最大的是燕子管隧道为4.9℃,最小的是绣花庙,为-6.8℃。因此,交通气象站和自动气象站的温度变化规律较为接近,可用邻近自动气象站的温度资料近似表示交通气象站的温度。而自动气象站的降水量和交通气象站的降水量观测值差距较大,且无稳定变化形势,因此不能用自动气象站的降水资料近似表示交通气象站的降水资料。
  (4)分析公安部交通管理部门发布的《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年报》(2010-2014年)中与不利天气有关的一次死亡人数达10人及以上的62起特大交通事故资料,发现下
  午(12:00-18:00)时段发生的与不利天气有关的特大交通事故起数所占百分比最大,为43.5%,上午(06:00-12:00)次多,为33.9%,其次是凌晨(00:00-06:00),为17.7%,晚上(18:00-00:00)最小,为6.45%;雾天、雨天和雪天特大交通事故起数比例分别为40.32%、33.87%和11.29%,而潮湿、干燥及积水路面状况特大交通事故起数比例分别为40.32%、33.87%和9.68%,50%以上的特大交通事故发生时路面状况为潮湿且天气为雨天,95%以上的特大交通事故发生时路面状况为干燥且天气为雾天,积雪结冰、冰水混合、积雪和结冰路面状况下发生的特大交通事故起数占总起数的16.13%。影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不利天气主要是雾天,而影响所有道路交通事故的不利天气主要是雨天。不利天气下的特大交通事故起数和主要国道交通事故起数日变化规律相似。
  以上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气象条件对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影响的理解,对保障交通安全运输和防止气象条件诱发交通事故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也为我国全面建设道路天气信息系统(RWIS)提供了科学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