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心房颤动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6h】

心房颤动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部分 总 论

1.1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和认知功能障碍的流行病学特点

1.2 AF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1. 3 AF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病因及机制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心房颤动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1前言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方法

2.4 研究结果

2.5 讨论

2.6 结论

2.7 不足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左心房大小对心房颤动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3.1前言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

3.4 研究结果

3.5 讨论

3.6 结论

3.7 不足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和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Meta分析

4.1前言

4.2 研究材料和方法

4.3 研究结果

4.4 讨论

4.5 结论

4.6 不足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综述心房颤动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缩略词表

MMSE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伦理审查表

展开▼

摘要

1.心房颤动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AF)患者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选择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住院的AF患者303例,根据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分为无VCI组216例,VCI组87例。评估AF患者VCI的发生率,并对不同认知功能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结果:与无VCI组比较,VCI组年龄较大,CHA2DS2-VASC评分>=2、持续/永久性AF、合并糖尿病及心力衰竭的比例、收缩压、平均动脉压、脉压,左心房内径及血肌酐较高,男性比例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F患者VCI发生率为28.7%,随着年龄的增大、CHA2DS2-VASC评分的增高,VCI发生率增加,女性VCI发生率高于男性,持续及永久性AF患者VCI发生率高于阵发性AF患者。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1135,95%CI:-0.1708~-0.0562,P=0.0001)、女性(OR=-1.2528,95%CI:-2.2056~-0.3000,P=0.0105)、文化水平(小学OR=3.2193,95%CI:1.8446~4.5940,P<0.0001;初中及以上OR=5.9104,95%CI:4.6055~7.2154,P<0.0001)、心力衰竭(OR=-1.9357,95%CI:-3.5522~-0.3192,P=0.0196)、脑卒中(OR=-1.6349,95%CI:-2.7517~-0.5181,P=0.0044)及左心房内径(OR=-0.1252,95%CI:-0.1962~-0.0541,P=0.0006)与AF患者VCI发生相关。
  结论:AF患者VCI发生率高,高龄、女性、较低文化水平、心力衰竭、脑卒中及左心房内径扩大是AF患者VCI的相关危险因素。
  2.左心房大小对心房颤动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目的:左心房(LA)大小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在心房颤动(AF)患者中,LA扩大又与AF的发生和复发相关,但LA大小与AF患者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却未见报道。
  方法:选择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住院的AF患者297例,平均67.6±8.4岁。根据LA内径(LAD)的三分位间距分成三组(LAD≤33.8mm组99例;LAD33.9-39.7mm组98例;LAD≥39.8mm组100例),同时再根据MMSE评分分为无认知功能障碍组(213例)和认知功能障碍组(84例)。LAD由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得。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评估不同LAD对AF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结果:按 LAD三分位间距分组,LAD≥39.8mm组年龄和 BMI较大, CHA2DS2-VASC评分较高,持续性AF、合并心力衰竭及服用利尿剂和华法林的比例较高,DBP和平均动脉压为中等水平,平均心室率较快,LAD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较大,左心室射血分数较低,血肌酐和血尿酸较高,甘油三脂较低。按认知功能障碍有无分组,认知功能障碍组年龄较大,女性较多,CHA2DS2-VASC评分较高,持续性AF、合并心力衰竭及糖尿病的比例较高,SBP、平均动脉压及脉压较高,LAD较大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较小。AF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者共84例,占28.3%;随着LAD的增大,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增加;当LAD≥39.8mm时,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达39%;且随着LAD的增大,语言能力、注意力和计算力、以及定向力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将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性别、年龄、文化水平、 CHA2DS2VASC评分、AF类型、慢性心力衰竭、糖尿病及脑卒中病史、利尿剂使用、DBP、平均动脉压、空腹血糖和血肌酐等因素作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调整变量进行分析,当LAD作为连续性变量时,LAD与认知功能障碍明显相关,LAD能独立增加AF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与LAD≤33.8mm组相比,LAD33.9-39.7mm组未能显现出LAD与AF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而LAD≥39.8mm组中LAD与认知功能障碍明显相关,LAD能独立增加AF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当LAD为两分类变量时,LAD女性≥35mm,男性≥38mm时也能独立增加AF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与认知功能障碍明显相关。
  结论:LAD是AF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AF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随着LAD的扩大而增加,特别是在语言能力、注意力和计算力、以及定向能力方面表现为更加明显的降低。
  3.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和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Meta分析
  目的: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与痴呆、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障碍和认知能力下降的风险不一致。因此,我们筛选符合条件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进行了 meta-分析,为这些关系不同的关联强度提供证据。
  方法:检索了从建库到2017年4月的包括MedLine、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在内的三个电子数据库的研究。只有将报道了抗高血压药物使用与否与痴呆、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障碍以及认知能力下降之间风险关系(有95%可信区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被纳入这项meta-分析。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了10个前瞻性队列研究,包括30895受试者的数据。总的来说,接受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患者的痴呆发病率较低(RR:0.86;95%CI:0.75~-0.99;P=0.033),而对阿尔茨海默氏病(RR:0.83;95%CI:0.64~1.09;P=0.154),认知功能障碍(RR:0.89;95%CI:0.57~-1.38;P=0.596)和认知能力下降(RR:1.11;95% CI:0.86~-1.43;P=0.415)的发病率没有显著影响。此外,阿尔茨海默氏病的发病率可能会受到具有特定特征的患者的抗高血压药物的影响。
  结论: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与痴呆风险的降低相关,但与阿尔茨海默氏病、认知功能障碍和认知能力衰退的风险无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