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低龄老人精神慰藉的社会工作实务研究——以成都市S社区失地老人为例
【6h】

低龄老人精神慰藉的社会工作实务研究——以成都市S社区失地老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人口老龄化

1.1.2 家庭结构的变化

1.1.3 国家对老年服务的重视

1.2 研究综述

1.2.1 相关概念界定

1.2.2 关于低龄老人的研究

1.2.3 关于精神慰藉的研究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1.5 研究的理论基础

1.5.1 皮克的人生后半期七阶段发展理论

1.5.2 生态系统理论

1.5.3 地区发展模式

1.6 研究方法

1.6.1 研究对象的确定

1.6.2 资料收集方法

第二章 S社区低龄老人养老现状和需求评估

2.1 S社区及服务对象情况介绍

2.2.1 S社区情况介绍

2.2.2 S社区低龄老人现状分析

2.2 S社区低龄老人精神慰藉需求分析

2.2.1 情感支持方面

2.2.2 人际交往方面

2.2.3 社会尊重方面

2.2.4 休闲娱乐方面

2.2.5 自我成长方面

2.2.6 自我成就方面

2.3 低龄老人精神慰藉需求的成因分析

2.3.1 个人层面

2.3.2 家庭层面

2.3.3 社区层面

第三章 S社区低龄老人精神慰藉的干预实践

3.1 方案设计

3.1.1 方案目标

3.1.2 服务计划

3.2 前期关系建立及资源挖掘

3.2.1 社区资源挖掘

3.2.2 社区外部资源链接

3.2.3 资源发掘成果

3.3 S社区低龄老人精神慰藉的干预过程

3.3.1 人际交往需求的满足:“老顽童”团队成立

3.3.2 情感支持需求的满足:自组织团队建设

3.3.3 自我成长需求的满足:专家培训与社区课堂

3.3.4 休闲娱乐需求的满足:校地公益联动

3.3.5 自我成就需求的满足:自组织团队活动

3.3.6 社会尊重需求的满足:“孝廉”景观的打造

第四章 低龄老人精神慰藉干预效果评估

4.1 服务对象满意度评估

4.2 目标达成评估

1、休闲娱乐方面:低龄老人生活得到丰富

2、情感支持与人际交往方面:社工+多元服务供给主体架构

3、自我成长方面:低龄老人能力得到提升

4、自我成就方面:以“低龄助低龄、高龄”服务模式形成

5、社会尊重方面:社区孝廉文化形成

4.3 社工自我评估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5.1 总结与反思

5.1.1 总结

5.1.2 反思

5.2 启示

5.2.1 整合内外资源以提升精神慰藉服务发展内驱力

5.2.2 挖掘、培养社区骨干并培育发展自组织

5.2.3 加强精神慰藉服务以及活动的宣传力度

5.2.4 充分发挥政府在精神慰藉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