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理法之间:个体农民在纠纷中的行动选择及其结果——以福建省安溪县S村的若干个案为例
【6h】

理法之间:个体农民在纠纷中的行动选择及其结果——以福建省安溪县S村的若干个案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研究的缘起

第二节基本概念的界定

第三节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论文的架构

第二章相关文献的回顾与评价

第一节乡村纠纷的研究述评

第二节农民抗争策略的研究述评

第三章合理利益剥夺下的行动选择

第一节“合理-合法”利益剥夺下的行动选择

第二节“合理-不合法”利益剥夺下的行动选择

小结

第四章不合理利益剥夺下的行动选择

第一节“不合理-合法”利益剥夺下的行动选择

第二节“不合理-不合法”利益剥夺下的行动选择

小结

总结与思考

一、合理性、合法性判断下的应对策略选择及其后果

二、首选非诉讼方式及其权宜性:农民行动选择的一大特色

三、“场景”:影响行动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文是关于普通村民在乡村纠纷中的行动策略的研究。研究目的在于发现在乡村纠纷中,处于利益剥夺下的村民是如何根据这种剥夺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判断做出应对策略的,这些策略有什么异同点,其效果又是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 研究发现,纠纷中被合理且合法剥夺的农民,有四种应对策略可供选择:一是试图逃避合理性与合法性发挥作用的场域,但这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因此并不常用;二是以其他的合理性来代替利益剥夺所依据的合理性,其效果受到不同层次的抗争对象影响;三是在违法的成本较小时采取对抗到底的策略;四是运用人情面子机制来消解利益剥夺的合理性、合法性,成功与否与对立双方关系的亲疏远近密切相关;如果是合理但非法的利益剥夺,这时除了第一、二和四种策略外,农民有时也会拿起法律武器,它的效果与法理之间的力量对比结果有关。 另一方面,被不合理但合法剥夺的农民,会想尽办法先避开利益剥夺的合法性,之后宣称甚至夸大这种利益剥夺的不合理性,从而为自己的不顺从行为创造正当性,这种行动策略最常见于官民纠纷当中,因此它的效果就与基层干部的“摆平”能力相关;如果是不合理且不合法的利益剥夺,那么除了宣传、夸大不合理性外,他还会以诉讼相威胁或者诉讼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将追求合理性与追求合法性两者统一起来,这种抗争策略的效果同样与抗争对象的层次有关。 面对纠纷中非法的利益剥夺,农民是否拿起法律武器与其对成本的考量有关,正是昂贵的成本使得非诉讼方式仍然是他们解决纠纷的首选,但这种选择是权宜性的,是农民“实用理性”行为逻辑运作的结果。此外,笔者还发现“场景”是影响农民各种行动策略效果的共同因素,处于不利“场景”下的个体农民如果能够营造出对自己有利的纠纷解决氛围来,还是能够取得对己有利的效果。 本文的特色主要在于将焦点放在普通村民身上,视他们为具有自主性个体,同时通过乡村纠纷案而不是群体性事件来透视农民行动逻辑,这是以往的研究容易忽视的;此外,笔者首次将农民的行动选择放在利益剥夺是否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的二维框架内进行研究,由此获得了对农民行动逻辑认识的理论提升,而这对于我们制定合适的农村政策,维护社会和谐同样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