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会计信息治理的私立秩序研究
【6h】

会计信息治理的私立秩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导言

1.1研究动机和研究意义

1.2主要文献述评

1.3本文结构

1.4创新之处

1.5研究方法

第二章从“经济治理”到“会计信息治理的私立秩序”——一个基本概念架构

2.1问题的提出

2.2经济治理和会计信息治理

2.3制度

2.4会计信息治理的制度

2.5会计信息治理的私立秩序

2.6小结

第三章 关系型治理的秩序

3.1问题的提出

3.2模型建立和最优反应

3.3为什么关系型契约会自我执行

3.4关系型治理向规则型治理的转变

3.5政策含义

3.6小结

第四章规则型治理的私立秩序——民间审计

4.1问题的提出

4.2模型的建立和均衡的求解

4.3美国民间审计的变迁

4.4政策含义

4.5小结

第五章 规则型体制中的多边关系型秩序——声誉秩序

5.1问题的提出

5.2模型建立

5.3均衡分析

5.4政策含义

5.5小结

第六章 社会嵌入的秩序——会计伦理秩序

6.1问题的提出

6.2会计与道德的相关性

6.3强制性制度的局限性

6.4从个人道德自律到会计伦理秩序

6.5政策含义

6.6小结

第七章总结

7.1研究结论

7.2政策含义

7.3研究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面对低质量的会计信息,政府和法律的治理并不能独扛重任,市场和社会早已自发演进出其他多种可供选择的治理模式,这些并不依靠法律的规定和政府的强制执行也可以存在的制度被称为私立秩序。本文将经济学中有关私立秩序的研究应用于会计学研究中,采取博弈论和史证研究的方法对会计信息治理的私立秩序进行研究,关注于私立秩序在会计信息治理的作用、性质和变迁。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经济转型和发展中国家而言,希望本文的研究有利于我们在会计信息治理这个市场秩序领域加深对私立秩序的认识和理解,促进相关私立秩序的建设和发展,促进政府、市场和社会作用的各自归位。 本文首先为研究建立一个基本概念架构。该架构采用Aoki(2001)对制度的定义作为研究基础,将其应用于会计信息治理制度的概念分析,并对会计信息治理的私立秩序的概念、形态、分类、作用做了阐述。 其次,本文对四种形态的私立秩序作了深入的分析。 本文对关系型治理的秩序进行研究,认为关系型治理的秩序在法律规范、正式契约未发生作用时起到治理的作用。本文还试图分析关系型治理是如何向规则型治理转变:企业规模的扩大会促进这个转变,但在关系型社会中,这种转变缺乏动力,需要政府发挥更大作用。 本文将民间审计看做多个市场参与人的博弈均衡,分析了实现民间审计的均衡所需要的因素。在运用美国民间审计的变迁历史来解释以上结论后,我们可以发现民间审计是如何从早期完全的私立秩序模式过渡到现在私立秩序和公共制度共同作用的模式。 在当前规则型治理为主的制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关系型的秩序,它通过多元非法定的信息渠道影响投资人对经理人声誉的评价,进而引发投资人用手用脚投票。它并不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正式契约,本文把它称为声誉秩序。本文的研究集中于会计信息治理的一个子领域——盈余管理,研究声誉秩序在盈余管理治理中的作用以及盈余管理、道德偏好和会计声誉三者之间存在的一些关系。 本文讨论了会计伦理秩序,认为会计伦理秩序是会计信息治理中不可缺少的解决途径,并探讨了会计伦理秩序是如何形成。会计伦理秩序的形成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和舆论氛围,这样有利于培养出合作型的经理人,其次需要非合作型的经理人意识到合作收益,这样就会与合作型的经理人进行合作。历史和文化知识、强制性制度以及制度变迁的切身体验可以帮助经理人意识到合作收益。 最后,本文从具体回到一般,从私立秩序的大框架出发对以上的具体的结论给出一个总的概括,总结了会计信息治理私立秩序的研究视角、作用、性质、变迁及与公共制度的关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