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旅游情境下的文化展演与族群认同——以丽江白沙乡为例
【6h】

旅游情境下的文化展演与族群认同——以丽江白沙乡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附图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回顾与评述

一、国内研究

二、国外研究

三、纳西旅游文化研究

第三节理论与框架

一、理论借鉴

二、概念方法

三、思路框架

第二章 "小民族":"阿根纳西"意识的产生

第一节族群溯源

一、族群概述

二、族群称谓

三、族群渊源

四、早期族群

第二节族群精英

一、木氏发样

二、三次归顺

三、"归流"之后

第三节族群意识

一、"我群"意识

二、"他者"印象

第三章 "大文化":族群文化的"制作"

第一节文化差异

一、世界遗产

二、东巴文化

三、纳西古乐

第二节文化旅游

一、"印象丽江"

二、文化旅游

三、"制作"丽江

第四章 旅游空间:"古都"白沙

第一节地方图景

一、崩古崩时

二、雪山为凭

三、白沙住民

四、文化"自决"

第二节旅游空间

一、历史空间

二、文化空间

三、旅游空间

第五章 文化展演:微观视角

第一节 内部展演:两个节日

一、传统强化

二、记忆复现

第二节外部展演:音乐与宗教

一、"舞台"展演:白沙细乐

二、"空间"展演:东巴文化

第六章 族群认同:旅游情境下的"主—客"关系

第一节 "主—客"之间

一、旅游民族

二、旅游人群

第二节 "舞台"边界

一、一种情境

二、一种"牵涉"

结 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 记

展开▼

摘要

本文以纳西族历史境遇与族群心性为切入点,剖析历史积淀对族群文化抉择的影响作用(第二章),并在此基础上简要介绍纳西人为之自豪的“大文化”与丽江旅游文化中的文化“商品化”现象(第三章);为描摹丽江的旅游抱负与旅游情境下纳西人的族群意识,文中以丽江白沙乡旅游现况为核心考察内容,一方面尝试勾勒丽江宏观旅游氛围之下文化旅游的地方图景(第四章),另一方面则通过族群节日、音乐、宗教等微观地透视旅游情境下的文化内部展演与外部展演方式(第五章);同时,审视在“主-客”互动关系类型下,旅游民族的形成与旅游人群的诉求,进而在此基础上形成对文化差异、舞台“真实”与族群认同之内在关系的结论性看法(第六章);最后,在田野调查理性与感性认知以及国外理论与案例研究借鉴的基础上,做出如下思考: 一、对族群历史、文化的追溯性表述与展演,显示出族群对辉煌过去的渴望,而明显地,这种渴望与族群的现在、未来休戚相关。 二、凡套上文化旅游之“红舞鞋”的少数民族,文化差异势必成为其操弄的旅游资源,而文化差异的旅游表述成功与否,则直接关系到旅游情境下族群边界的维系,此边界正是民族地区旅游的魅力所在。 三、假如文化差异是族群认同与族界维系的一种“牵涉”或结果,那么旅游情境下的“舞台真实”则可被视为族群表达“自我”的某种方式,“舞台真实”的内容并不很重要,重要的是“主-客”间那条边界的存在。 四、民族地区发展文化旅游的悖论在于:旅游民族联系世界的目的与旅游人群“逃避”世界的目的最终将背道而驰。

著录项

  • 作者

    赵红梅;

  •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

  • 授予单位 厦门大学;
  • 学科 人类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彭兆荣;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F592.774;
  • 关键词

    文化旅游; 族群认同; 纳西族;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