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清末民初学校国防教育转型初探
【6h】

清末民初学校国防教育转型初探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1研究目的与意义

2研究范围与对象

3文献综述

4本课题思路

第一章从洋务运动到新军编练——中国近代学校国防教育的奠基

第一节鸦片战争和传统国防教育转型的契机

第二节新式军事学堂和近代学校国防教育的初步确立

第三节新军编练和西方的近代化军事训练制度在中国的推广

第二章军国民主义——中国近代学校国防教育的高潮和衰落

第一节国家民族观念和军国民主义的兴起

第二节新学制与学校国防教育

第三节“公理胜利”与军国民主义国防教育的衰落

第三章中国近代学校国防教育的影响

第一节增强人民爱国精神

第二节为国防培养人才

第三节促进社会风气转变

第四章结语:关于中国近代学校国防教育转型的反思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清朝末期,中国传统的国防教育已经无法实现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功能,最终被近代国防教育所取代。首先是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为加强国防建设开始购买西方的武器装备,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引入西方的军事训练手段,开办军事学堂。军事学堂作近代学校国防教育的萌芽在洋务运动时期出现了。 中国近代最早的非军事学校引入兵操训练的是十九世纪末期的教会学校。虽然教会学校引入兵操目的并不是为了加强中国的国防实力,只是照搬西方的课程体系。但在客观上带动了其他学校、学堂引入兵操,开展国防教育。 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国家开始推行学校国防教育。标志着近代学校国防教育体系初步确立。学校国防教育开始迅速发展。在经历了清王朝覆灭民国建立之后,学校国防教育并未因国体的变化而取消。民国政府继续推行军国民教育,直到1919年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失败,受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才被迫取消学校的兵操。 中国近代学校国防教育的实践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增强了人民的爱国精神,二是为国防培养了大批人才;三是改变了社会风气,使人们乐于参与体育运动,爱军习武。近代国防教育的实践为现代国防教育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也为现代国防教育提供了历史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