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康复支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及其不稳的临床研究
【6h】

康复支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及其不稳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 言

1病例选择

1.1诊断标准

1.2临床病例的选择

2研究对象

3临床资料及研究方法

3.1一般资料

3.2治疗方法

3.3材料与药物

3.4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4统计学处理

5结果

5.1药物治疗前后患者各项临床评估指标比较

5.2佩戴支具治疗前后患者各项临床评估指标比较

5.3药物治疗后与支具治疗后患者各项临床评估指标比较

5.4药物治疗和康复支具治疗的综合积分提高分级及疗效

6讨论

6.1膝骨性关节炎及其不稳的形成

6.2膝关节生物力学的改变与膝关节不稳的关系

6.3膝骨性关节炎及其不稳与疼痛的关系

6.4膝骨性关节炎及其不稳的临床症状特点

6.5膝骨性关节炎及其不稳的临床治疗

6.6康复支具的治疗原理

6.7康复支具的疗效

全文总结与展望

1结论

2本论文的创新点

3本论文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综 述 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概况

附录二 图片、病例收集资料

附录三致 谢

附录四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康复支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及其不稳的临床作用,为临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及其不稳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方法:纳入15例患者,16个膝关节,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试验方案。第一个阶段药物治疗,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50mg/次,每日2次,疗程为1周,治疗结束后根据临床评估指数打分表进行打分。4周(洗脱期)后,佩戴康复支具治疗,疗程为3个月,治疗结束后复查,根据临床评估指数打分表进行打分。最后进行两个治疗阶段的疗效评价。 结果:1、药物治疗前后的疼痛和关节积液两项有明显改善;功能、畸形、关节稳定性、关节活动范围在药物治疗前后无改善。2、佩戴支具治疗前后的疼痛、功能、关节稳定性各项均有明显改善;畸形、关节活动范围没有改善。3、药物治疗和佩戴支具治疗的疼痛项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无差异;功能、关节稳定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畸形项无统计学意义;关节活动范围项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无差异。4、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康复支具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及其不稳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改善其临床表现方面有较好的疗效,特别是在加强膝关节的稳定性方面有突出的效果。2、本支具的适应症: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接受手术治疗的膝骨性关节炎及其不稳者。3、佩戴康复支具应注意的问题:(1)应因人而异加工、佩带合适的支具,使支具的支撑杆位于大腿和小腿两侧的中线上,以保证支具的支撑作用;(2)佩带支具时应进行低强度的功能锻炼,但不宜进行高强度的活动;(3)绑扎固定带应松紧适度,以患者舒适为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