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清代科举宾兴研究
【6h】

清代科举宾兴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宾兴是中国古代专门资助考生参加各级科举考试的教育公益基金。
   本研究共分六个部分。第一章“绪论”首先对“宾兴”一词的定义作了史的探索,认为从《周礼》中第一次出现该词到清代科举制度废除,该词共有周代宾兴制、科举制度、乡试(解试)、宾兴礼、科举经费预算和考试公益基金6种涵义,并专列一节论述了清代科举宾兴的教育公益基金属性。本章还对前人的研究作了学术史回顾,并介绍了本项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及拟查阅的文献状况。
   第二章对清代科举宾兴的起源进行探究,认为周代宾兴制以及历代对这一选士制度的演绎、发挥是清代科举宾兴的典籍文化之源;汉代实行察举制以来,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为被选拔人才的提供旅费资助是清代科举宾兴的国家制度传统之源;宋代地方专设贡士庄、兴贤庄等作为科举考试的专用基金,是清代科举宾兴的社会公益传统之源。
   第三章考察了清代宾兴礼的历史起源,对明清时期宾兴礼的演化与形成过程进行了考述,认为由于清代前期大幅度削减地方科举经费预算,导致地方政府在举行宾兴礼时捉襟见肘,从而引发了人们的捐资助考及地方官筹款助考等设立宾兴的活动。
   第四章探讨了清代科举宾兴的创设过程。认为各地官绅捐资和地方官设法筹款是清代科举宾兴的主要经费来源。本章并细致分析了存在于清代地方官员和各地士绅宾兴行为中的科举宾兴思想。
   第五章以列表的形式,分别对清代科举宾兴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状况展开讨论。
   第六章从地域行政级别分类和科举考试级别分类两种角度,分析了情况科举宾兴的级别类型问题。
   有关清代科举宾兴的组织管理、资产增值、资金发放,它对清代教育经费格局的影响,它的消亡过程与历史评价,及其对现代教育以及社会公益事业的现实借鉴意义,将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深入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