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实证研究——以厦门市梧村街道金祥社区为例
【6h】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实证研究——以厦门市梧村街道金祥社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问题

第二节研究意义

第三节基本概念

第四节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第二章文献回顾

第一节 国外居住空间分异研究的主要理论流派

第二节国内居住空间分异研究的概况

第三节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三章研究设计

第一节变量的测量

第二节调查地区的选择及概况

第三节样本抽取及调查实施

第四章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一节不同类型的住宅区居民收入、文化程度及职业的比较

第二节不同类型的住宅区居民社区认同的比较

第三节不同类型的住宅区居民社区交往的比较

第四节社会经济特征、社区认同的多重比较检验结果及其叠加

第五章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基本结论

第二节讨论

第三节研究不足

第六章展望

第一节发展趋势预测

第二节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厦门市居民居住状况调查

后记

展开▼

摘要

我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现象是伴随着80年代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及90年代开始的住房商品化进程逐渐衍生出来的。针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研究表明,我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现象已在多种尺度上出现。本研究以梧村街道金祥社区为例,考察现阶段厦门市的居住空间分异及其分异的程度。对厦门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类似于厦门的我国其他中小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现象的发展状况,从而更好、更全面地把握我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现象的总体进程。 本研究在划分不同类型住宅区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住宅区居民的收入、职业、文化程度、社区认同以及社区交往分别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不同类型的住宅区不仅在居民的收入、职业、文化程度上存在明显分化,而且在社区认同上也存在明显分化,但在社区交往上并没有出现分化。进而,作者将收入、职业、文化程度以及社区认同的多重比较检验结果进行叠加,发现不同类型的住宅区,居民的社会经济特征以及社区认同上的分化情况不同。根据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就厦门社区而言,已经存在居住空间的分异现象,但是住宅类型不同分异程度不同,分异程度随着住宅区档次的提高而加深。具体而言,低档商品房与传统单位房之间不存在任何分化:中档商品房与低档商品房、传统单位房之间只是一种初步的分化:但高档商品房与低档商品房、传统单位房之间分异程度已经很深,出现了客观以及主观上的双重分化。尽管如此,厦门市还没有出现社区的阶层化。 本研究的收获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从客观分层、主观分层以及行为分层三个角度来研究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得出关于厦门社区居住空间分异及其分异程度的结论。二是发现社区认同与住宅区档次有关,住宅区档次越高,社区认同越高;在社区交往方面,与商品房相比,传统单位房具有较多的社区交往,而与低档商品房相比,高档商品房具有较少的社区交往,这两个发现对于理解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发展程度以及准确预测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