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最佳分析师荐股是否具有投资价值?——基于“2004-2009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的实证研究
【6h】

我国最佳分析师荐股是否具有投资价值?——基于“2004-2009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新财富》杂志从2003年开始,借鉴国际惯例,参考国际通行的方法,由机构投资者筛选出包括宏观经济和债券研究在内的各个研究方向的“最佳分析师”。在这个注重人脉、资历的卖方研究评选中,要杀出重围获得最佳分析师(前3名)称誉并不简单,那么最佳分析师的择股能力是否强于其他分析师?《新财富》赋予分析师的排名是否是分析师荐股绩效的可观测指标,是否有助于分析师声誉机制在中国的形成与建立?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还属于新兴市场,与国外证券市场的环境和制度都存在很大差异,不能简单将国外经验照搬到我国。在这种情形下,对于分析师声誉和其荐股价值的研究就有待于运用来自我国资本市场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本文以CSMAR.数据库2004年11月到2010年10月的分析师投资评级作为样本,按发布股票评级分析师的排名构建持有期为30天(每日更新,当同一分析师在此期间内发布同一股票的同向评级时则忽视,反之,相反评级则更新)的不同动态投资组合,经CAPM、F-F三因素模型和四因素模型风险调整,检验了分析师声誉和其荐股价值的关系。本文构建模型研究了分析师声誉和排名是否在其发布股票评级的短期效应中具有信息含量。另外,本文还首次分行业研究了不同行业内分析师声誉和其荐股价值的关系。
   本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研究背景、选题、意义及研究思路;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回顾和总结国内外有关分析师的研究成果;第三部分为研究假设和研究设计,介绍了文章的假设、数据来源、变量、模型及检验方法;第四部分为实证结果;第五部分为稳健性检验;第六部分为研究结论和启示。
   研究发现:(1)分析师发布股票评级具有短期(1个月)效应,但不存在长期(1年)效应;(2)《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头衔并不代表其择股能力,在不考虑交易费用时,最佳分析师和非最佳分析师荐股绩效无显著差异;(3)其他最佳分析师荐股绩效明显不如最佳第1名和最佳第2名,甚至比非最佳分析师的还差;(4)分析师声誉和排名并不具备信息含量,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和公司规模都与分析师发布股票评级的市场反应正相关;(5)分析师发布股票评级的时间滞后了,即提前获取信息的投资者比获取信息滞后的投资者能够取得显著无风险的超额收益;(6)不同行业内的最佳分析师和非最佳分析师荐股绩效差异有很大不同。这些结果揭示了我国证券分析师声誉机制失效,分析师利益关系很复杂,目前采用定性方法评选最佳分析师的过程还有待完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