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普通高校本科生学习过程规律研究
【6h】

我国普通高校本科生学习过程规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三、评论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第二章 本科生学习过程概述

第一节 本科生学习过程的基本概念辨析

一、关于普通高校与大学的概念

二、关于普通高校分类的概念

三、关于学习的概念

四、关于学习过程的概念

五、关于教学过程的概念

六、关于学习方式的概念

第二节 本科生学习过程的理论依据

一、本科生学习过程的学科理论基础

二、研究本科生学习过程规律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小结

第三章 本科生学习过程立论基础

第一节 大学本科教育整体性与本科生学习过程

一、本科教育的整体性

二、本科生学习的基础性与专业性体现本科教育过程的整体性

三、本科生学习的过渡性与阶段性体现本科教育过程的整体性

四、本科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创造性体现本科教育过程的整体性

第二节 “以生为本”理念的产生、发展与本科生学习过程

一、“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建构主义理论对“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发展

三、“以生为本”的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引入大学本科教育之中

第三节 本科生学习方式与本科生学习过程

一、传统学习方式及其弊端

二、改革传统学习方式建立现代学习方式的必要性

三、对大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四、本科生的学习方式变革的基本途径

小结

第四章 本科生学习过程与相关过程的比较

第一节 本科生学习过程与教学过程的异同

一、对教学过程认识的进展

二、二者的异同

第二节 本科生学习过程与其他不同教育层次的学习过程的异同

一、与中小学生学习过程的异同

二、与研究生学习过程的异同

第三节 本科生学习过程在不同类型、层次高校中的异同

一、不同类型、层次本科生学习的异同

二、产生不同类型、层次本科生教育的原因

小结

第五章 本科生学习过程中的生与师

第一节 本科生学习过程的学生观

一、大学生观的界定

二、蕴含在本科生学习过程中的学生观

第二节 本科生学习过程的教师观

一、大学教师观的界定

二、大学教师观的内容

第三节 本科生学习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一、传统师生关系的类型及其特点

二、本科生学习过程中的师生关系的优化

小结

第六章 本科生学习过程变动趋势分析

第一节 逐级的大学各学年成绩的分析

一、统计方法

二、大学各学年成绩的分析

三、2002-2005级所有本科生样本数据分析结果

四、不同高校2002-2005级本科生的分校样本数据分析结果

第二节 分科类的本科生学年成绩分析

一、统计方法

二、不同科类本科生各学年成绩的分析

第三节 分性别的本科生学年成绩分析

一、统计方法

二、大学不同性别本科生各学年成绩的分析

小结

第七章 本科生学习过程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本科生学习过程调查问卷设计

一、调查问卷的编制

二、学习方式问卷的修订

第二节 本科生学习过程问卷调查及分析

一、本科生学习过程问卷调查

二、本科生学习过程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节 本科生学习过程的各影响因素效应分析

一、总体及不同类别本科生的影响学习过程的因素的总、直接效应分析

二、总体及不同类别本科生的影响学习过程的因素的效应分析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本科生学习过程规律研究发现

一、关于本科生学习过程规律

二、关于不同类别中本科生学习过程子规律的异同

第二节 本科生学习过程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

一、关于本科生学习过程的影响因素分析

二、关于不同类别中本科生学习过程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节 提高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建议

一、对本科生学习方面的建议

二、对高校教学管理方面的建议

三、对高等教育评价方面的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是我国高等教育强国战略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所在。对于高等教育质量来说,核心就是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对于本科生学习过程及其规律的研究是保证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论文首先在梳理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从大学教育过程的整体性出发,以本科生即学习主体的角度来分析大学本科教育过程,在此基础上将学习过程与教学过程相结合,组成完整的大学本科教育过程,并且通过深入理论分析确定了影响本科生学习的基本因素。据此,以我国普通高校的本科生为对象进行调查,来探讨我国普通高校的本科生及不同类别本科生学习过程的规律及其存在的问题,根据分析结果从学生、高校以及教育行政管理三个方面提出改进高等教育质量的建议,以此丰富高校教学过程规律理论与大学生学习学理论,为本科生的教育教学管理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控制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主要得到六点发现与结论。
  第一,采用路径分析法考察本科生的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分析发现在本科生的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即本科各学习阶段之间的影响会随着间隔时间的拉长而减弱,相邻学年间的影响力大于非相邻学年间的影响力,各学习阶段之间是关联与影响的,大学第一学年在整个大学生涯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学习过程规律在不同层次的高校、不同科类、不同性别的本科生的学习中均会发挥作用,但其具体表现形式有所差异。
  第二,根据Biggs的学习过程“3P”模型构建了适合我国普通高校本科生学习过程的模型,即由学生主体因素(先前知识、学习能力、学习观念)、教师主导因素(教学、师生关系)以及学习环境因素(学习设施、学习评价、学风)(预备阶段)通过学习方式(进程阶段)间接影响或直接影响学习成果(结果阶段)。
  第三,在本科生学习过程模型的基础上编制问卷,对调查得出的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发现影响学习过程的八个因素在不同层次的高校、不同学年、不同科类中都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变化,但是在不同地区高校没有呈现规律性变化。进一步采用方差分析发现,除本科生的学习能力在不同地区高校及师生关系在不同层次的高校无显著差异外,本科生的先前知识、学习能力、学习观念及教学、师生关系、学习设施、学习评价、学风在不同类别中均有显著差异。
  第四,通过中介效应分析发现,本科生学习过程的八个因素(预备阶段)不仅直接影响学习成果,而且同时也通过学习方式间接影响学习成果(中介效应),而且学习方式对这八个构成要素中的任何一个要素的中介效应占其对学习成绩的总效应的比例都在26%以上,最高则达到了66.9%,表明学习方式(中介变量)对本科生的学习成果的影响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本科生学习过程中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
  第五,对本科生来说,在总效应上,八个因素的影响由高到低分别是学习能力、先前知识、教学、学习评价、师生关系、学风、学习观念、学习设施;在直接效应上,八个因素的影响由高到低分别是学习能力、教学、先前知识、学习评价、师生关系、学风、学习设施、学习观念;对学习方式的中介效应在总效应中所占比例由高到低分别是学习观念、学风、师生关系、学习评价、学习设施、先前知识、学习能力、教学。但对不同类别的本科生,八个因素对学习成绩的总效应、直接效应以及学习方式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的次序有所差异。
  最后,考虑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时,本研究在控制了学习方式这个中介变量的基础上,将构成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学习环境的八个因素合并考虑,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对本科生来说,其影响由高到低分别是学习能力、先前知识、教学、学习评价、师生关系、学风、学习设施、学习观念;对不同类别的本科生,次序有所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