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针疗法在骨科髋部手术后的镇痛研究及对IL--6、TNF--α的影响
【6h】

电针疗法在骨科髋部手术后的镇痛研究及对IL--6、TNF--α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1 实验材料

1.1 TNF-α(人体肿瘤坏死因子α)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试剂盒

1.2 IL-6(人体白介素6)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试剂盒

1.3 检查设备

1.4 电针仪

1.5 无菌针灸针

1.6 注射用氯诺昔康

1.7 0.9%氯化钠溶液

2 临床资料

2.1 研究对象

2.2 一般资料

2.3 诊断标准

2.4 病例纳入标准

2.5 病例排除标准

2.6 撤出或终止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分组方法

3.2 治疗要求

3.3 治疗方法

3.4 临床观察指标

3.5 疗效评定

4 统计方法

5 治疗结果

5.1 数据资料分析

5.2 安全性评估

5.3 结论

6 讨论

6.1 现代医学对术后疼痛的认识及治疗

6.2 祖国医学对疼痛病因病机认识及目前治疗现状

6.3 关于针刺镇痛的机理探讨

6.4 电针疗法实现镇痛目的的机理探讨

6.5 取穴依据

结论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缩略语表

附录二 综述

致谢

附录四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骨科髋部手术后疼痛的患者,采用电针疗法镇痛并对其疗效进行的全面分析观察,探究其镇痛作用的机理。 方法:60例骨科髋部术后疼痛的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一(B组)、对照组二(C组)各20例。A组选取内关、合谷、三阴交、足三里4穴,采用电针治疗;B组选取双侧“内麻点”2穴,采用电针治疗;C组通过肌肉注射非甾体类药物氯诺昔康予以镇痛。三组分别于治疗前,以及治疗后0.5(T0)、2(T1)、4(T2)、6(T3)、8(T4)、12(T5)、24(T6)小时记录患者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并测定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4小时血清中IL-6、TNF-α水平,进行临床疗效的综合观察及分析。 结果:1.有关治疗前的年龄、性别及疼痛分级等方面,三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可比性;2.与各自治疗前的疼痛评分对比,三组均有效(经统计学处理P<0.05),但A组在治疗后0.5小时和2小时的疼痛评分低于B组、C组,说明治疗组的即时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一及对照组二(经统计学处理P<0.01);3.客观指标方面,与治疗前相比,在治疗后24小时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一(B组)、对照组二(C组)的TNF-α值和IL-6值均有所下降,说明三者治疗后都有效,但A组在治疗后24小时血清中的IL-6值和TNF-α值相比B组、C组低,其中IL-6值有非常显著变化(经统计学处理P<0.01),TNF-α值有比较显著变化(经统计学处理P<0.05),进一步说明电针治疗合谷、内关、足三里、三阴交4穴的镇痛效果优于电针治疗双侧“内麻点”2穴及肌注药物氯诺昔康组;4.A组、B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患者产生副反应,而少部分C组患者自述偶感恶心、头晕等不适,说明电针治疗在安全性方面较肌注氯诺昔康治疗好。 结论:骨科髋部术后疼痛患者通过电针疗法治疗合谷、内关、足三里、三阴交4穴在即时镇痛效果方面优于优于电针疗法治疗双侧“内麻点”2穴及肌肉注射药物氯诺昔康,且电针治疗副作用少,安全性较氯诺昔康有一定优势。此外,电针治疗在性价比、患者认可程度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总之,作为骨科髋部术后疼痛的镇痛方法,电针治疗及时有效、副作用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