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校贫困生管理方式的变化以及社会工作的介入空间——一项以高校M为例的实证研究
【6h】

高校贫困生管理方式的变化以及社会工作的介入空间——一项以高校M为例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问题

第三节 相关概念和研究回顾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框架

第一节 个人的社会化

第二节 本文的研究框架

第三章 研究方法的确定

第一节 质性研究方法

第二节 个案研究

第三节 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法

第四章 研究分析

第一节 高校贫困生管理方式的变化

第二节 贫困生需求变化的社会因素分析及社会工作的介入空间

第五章 研究总结和研究局限

第一节 研究总结

第二节: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由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特别是近几年高校管理体制的创新,高校贫困生管理的变革已成为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针对高校贫困生管理方式的变化以及与贫困生需求变化的内在关联进行研究,以探索高校贫困生管理方式变化的基础,从而为改善当前高校贫困生管理工作引入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明确社会工作介入高校贫困生管理的介入空间和介入点。
  本研究试图运用社会化的理论,将贫困生的需求变化放在社会化这样的逻辑框架中考察,并且采取质性研究方法,以高校M为个案,通过对高校M贫困生的问卷调查和高校贫困生管理人员的半结构访谈收集资料,深入分析高校M贫困生管理方式变化背后的贫困生需要的社会因素。本文发现:
  (1)高校贫困生管理方式越来越注重贫困生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化成长需要,并且有的学校已经开始引入校内社会工作系的专业力量让高校贫困生管理工作有所创新,使之更加能贴近学生的需求;
  (2)资助提供者也对高校贫困生有学业成绩、社会责任感、感恩回报等方面的要求,成为高校贫困生管理方式变革的外部压力;
  (3)高校贫困生自己也意识到需要从高校学习适应社会生活的相关能力,通过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公益活动、勤工助学等方式提升自身的社会竞争力,增强自身的主动性,以便有更大的个人生活的选择空间。
  (4)高校贫困生管理方式改变的核心是贫困生社会生活选择需求和能力的提高,因此高校贫困生管理工作需要社会工作的介入,以推动其从管理为主逐渐向服务为主转变。
  本研究的结论有助于社会工作者把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方法运用于高校贫困生的管理工作,开拓高校社会工作。本研究也存在许多不足,在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方面,缺乏系统的考虑,因而妨碍研究的深入分析;在研究的理论方面,也因为本人知识的局限,在资料的分析和讨论中没有很好地将社会化的理论概念贯穿其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