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捏脊疗法对小儿脾虚证模型大鼠中枢和外周胃泌素、胆囊收缩素、P物质含量的影响
【6h】

捏脊疗法对小儿脾虚证模型大鼠中枢和外周胃泌素、胆囊收缩素、P物质含量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试剂和药物

1.3 实验仪器和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模型制造

2.3 治疗方法

2.4 标本采集与处理

2.5 指标观察与检测

2.6 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一般行为学积分及体重情况

3.2 胃内残留率与小肠推进率水平

3.3 尿D-木糖排泄率水平

3.4 大脑、结肠、血清CCK含量水平

3.5 大脑、结肠、血清GAS含量水平

3.6 大脑、结肠、血清SP含量水平

4 讨论

4.1 小儿脾虚证与FGIDs

4.2 捏脊疗法的选择依据及研究进展

4.3 实验结果分析

4.4 捏脊疗法与脑-肠轴的机制探讨

5 结论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小儿脾虚证是一类中医儿科疾病证型。临床上,捏脊疗法常用于治疗小儿脾虚型胃肠疾病,且具有良好的疗效。本实验以捏脊疗法为基础,观察该法对小儿脾虚证模型大鼠大脑、结肠、血清的胆囊收缩素(CCK)、胃泌素(GAS)、P物质(SP)及胃肠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小儿脾虚证提供现代医学的理论依据。
  方法:将30只幼龄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捏脊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改良后的复合因素方法对模型对照组、捏脊治疗组的大鼠进行小儿脾虚证模型制造。造模结束后,采用捏脊疗法对捏脊治疗组进行治疗。治疗完成后记录好一般行为学积分及体重,采用墨汁灌胃法检测大鼠胃内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间苯三酚法检测尿D-木糖排泄率;ELISA法检测大脑、结肠、血清CCK、GAS、SP含量水平。
  结果:捏脊治疗组一般行为学积分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体重则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胃内残留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小肠推进率高于模型对照组(P≤.05):尿D-木糖排泄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大脑、血清CCK水平均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肠CCK水平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大脑GAS水平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肠、血清GAS水平均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大脑SP水平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结肠、血清SP水平亦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
  结论:1.小儿脾虚证模型大鼠经过捏脊治疗后,一般行为学积分下降,体重上升,脾虚状态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2.小儿脾虚证模型大鼠经过捏脊治疗后,大鼠胃排空能力、小肠蠕动和小肠吸收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强;3.小儿脾虚证模型大鼠经过捏脊治疗后,大鼠大脑、结肠、血清的CCK、GAS、SP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调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