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水稻抽穗期性状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研究
【6h】

水稻抽穗期性状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 水稻“三性”

1.1 基本营养生长性

1.2 感光性

1.3 感温性

1.4 水稻“三性”在生产中的应用

2 水稻抽穗期的遗传研究进展

2.1 水稻抽穗期的遗传表现

2.2 显性早熟基因的遗传表现

2.3 杂交稻抽穗期的遗传表现

3 水稻抽穗期QTL定位研究进展

4 水稻抽穗期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克隆研究进展

4.1 水稻抽穗期基因的精细定位研究进展

4.2 水稻抽穗期基因克隆研究进展

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2.1 遗传群体的构建

2.2 抽穗期调查

2.3 数据统计分析

2.4 SSR分析

2.5 BSA法和基因池的构建

2.6 遗传连锁图的构建

2.7 QTL定位

2.8 Hd1基因序列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1 抽穗期的遗传分析

1.1 亲本及其F1代抽穗期的分析

1.2 F2群体的抽穗期遗传分析

2 亲本间多态性分析

3 基因池筛选

3.1 三个组合群体抽穗期的基因池多态性引物筛选

3.2 三个组合群体抽穗期的基因池多态性引物比较

4 局部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QTL分析

4.1 局部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4.2 抽穗期QTL分析

5 基于JHCA/NIP组合F2群体全基因组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5.1 多态性引物的筛选

5.2 遗传图谱的构建

6 基于JHCA/NIP F2群体的水稻抽穗期QTL分析

7 Hd1基因序列的分析

第四章 讨论

1 水稻抽穗期的遗传研究

2 水稻抽穗期基因qHd6与Hd1的探讨

3 水稻第1号染色体上抽穗期OTL的探讨

4 后续的研究方向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水稻抽穗期是决定水稻品种对地区与季节适应性的重要农艺性状。抽穗期(从播种到始穗的天数)长短直接反映了水稻品种生育期的长短,适宜的生育期在维持水稻高产稳产中起着关键作用。本研究用佳禾丛矮分别与广场13、广陆矮4号和日本晴杂交,构建3个F2遗传分离群体,运用SSR标记对水稻抽穗期基因进行QTL分析,以期获得控制抽穗期的主效QTLs,为进一步的基因精细定位和克隆工作奠定基础。本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水稻抽穗期表现为不完全连续分布,具有数量性状遗传特征,表明水稻抽穗期受多基因控制,也存在主效基因的作用,属于受主效基因和微效基因共同控制的性状。
   (2)佳禾丛矮和广场13、广陆矮4号、日本晴亲本间遗传多态率分别为22.2%、22.1%和52.6%。
   (3)利用BSA法,在佳禾丛矮/广陆矮4号和佳禾丛矮/日本晴两个群体中均在第1号染色体的RM5914—RM6387区间检测到控制水稻抽穗期的QTL,贡献率分别为16.32%和15.48%,推测该位点为控制水稻抽穗期的1个主效基因。
   (4)利用佳禾丛矮和日本晴F2群体构建的遗传图谱,进行水稻抽穗期QTL分析,共检测到4个影响水稻抽穗期的QTLs,分别位于第1、5、6和10号染色体上,总贡献率为46.63%,其中qHd1和qHd6的贡献率较大,分别为15.48%和15.73%; qHd5和qHd10的贡献率较小,分别为6.90%和8.52%。
   (5) qHd6与Hd1都位于第6号染色体上的同一区间,预测qHd6与Hd1为等位基因。通过对比佳禾丛矮Hd1基因和日本晴Hd1基因序列发现,佳禾丛矮Hd1基因在第二个外显子上缺失了4 bp,产生了一个提前的终止子,导致JHCA编码的Hd1蛋白短于NIP编码的Hd1蛋白;结果表明qHd6与Hd1可能为等位基因。
   (6)与前人研究结果比较发现,qHd1是一个尚未被精细定位和克隆的主效QTL,这为今后该QTL的精细定位和图位克隆奠定了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