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张爱玲小说与散文中被遮蔽的幽默
【6h】

论张爱玲小说与散文中被遮蔽的幽默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现状概述

第二节 研究主题及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第一章 说不清道不明的幽默

第一节 从医学到美学:西方语境下“幽默”的演进

第二节 “形而下”与“形而上”:中国语境下的“幽默”

第二章 技巧与手段:张爱玲幽默之表现方式

第一节 情节安排:情理之中 逻辑之外

第二节 人物塑造:错位离奇 巧合精致

第三节 语言表述:巧用修辞 妙笔生花

第三章 趣溢笔端与笑中带剌:张爱玲幽默之“灰凉”特质

第一节 俚俗与荒凉:日常生活空间里的悲喜

第二节 薄凉与悲悯:女人的审她与自剖

第三节 世俗与女人:“灰凉”幽默之成因

第四章 显现与遮蔽:幽默背后的性别话语

第一节 性别话语的浮现

第二节 女性视角的“陌生化”呈现:兼与林语堂幽默对比

第三节 男性话语的桎梏:兼与钱锺书幽默对比

结论 困境与希冀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在学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幽默是现实生活与艺术世界甚至整个精神领域一个不可或缺的审美存在,亦是张爱玲多元文学审美世界中的重要一环。张爱玲在其小说与散文之中借由丰富的艺术手段和精巧的语言运用展现她于世俗人情之中看到的可笑可悲之处,并于奇言妙语之中蕴藉个体的哲思,构成其幽默的表征与特质;同时她又将其女性独有的生命体验以及生存感受内化于幽默肌理之中,与主流的“幽默”之间形成了一种奇特张力,使得其幽默难以用“男性的”标准进行衡量和评定,因而有了其小说与散文幽默的显与隐。
  论文以张爱玲小说与散文中的幽默为研究对象,力图对其幽默的具体呈现方式与审美特质做一个相对完整的阐释,同时从性别视角切入,解读张爱玲小说与散文中幽默被遮蔽的原因进而阐释发掘其幽默的独特意义。文章共分三部分,具体结构章节如下:
  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对张爱玲现有的研究现状进行评述,表明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对研究的主题及方法进行阐释界定,并提出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部分为主体部分,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梳理“幽默”概念的流变过程,论述“幽默”在西方从医学到美学的演进过程以及它进入中国视域后的本土性建构,指出文学中的幽默既可以是一种技巧也可以是一种审美形态,存在诸多差异表现,诸如个体差异、民族差异以及性别差异等。
  第二章,从文本细读入手论述张爱玲幽默的具体表现方式,其幽默主要通过利用语言表达的笼统性、间接性和歧义性造成逻辑错位或情感落差而形成。具体包括逻辑之外情理之中的情节安排,错位离奇巧合精致的人物塑造,以及谐音双关、别做诠释、拈连比喻等丰富的语言策略。
  第三章,论述张爱玲幽默的审美特质及成因。张爱玲善于捕捉日常琐碎间寻常的反常之处,看到了世俗的生趣更懂得生命的无可理喻,奇巧的语言背后是其源于女性独特生命体验与生存感知的哲思,妙思警语背后藏着苍凉悲悯,其幽默呈现出一种灰凉之色,与其参差的审美观是一种同行同构的关系。这种幽默特质的形成既是源自她对中西文化的选择汲取,也离不开她自觉的女性认知。
  第四章,从性别视角切入,揭示张爱玲幽默所遭遇的忽略与遮蔽。在不同的语境下幽默往往存在着不同的价值认同,其间是一个多种话语的博弈过程,性别话语也在其中。通过佐以男作家林语堂和钱锺书的幽默为参照,展现张爱玲幽默异于男性话语逻辑与生存体验的女性主体表达,并揭示男性话语对“看者”身份的维护以及对女性言说的桎梏。
  第三部分为余论部分,提出在以男性话语为主导的语境下论述女作家张爱玲幽默所面临的困难和所具有的意义,即耽于男性话语的主导关于女性幽默的认知如在夹缝中前行,但意识到女性幽默被忽略或遮蔽的这一现象之存在就为丰富幽默话语元素和促使女性幽默浮出地表提供了可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