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唐诗人的悯农情怀
【6h】

中唐诗人的悯农情怀

代理获取

摘要

中国文学史上悯农诗歌出现甚早,但直至中唐时才发展到高峰。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几乎所有诗人都参与了悯农诗歌的写作,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这一文学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安史乱后中唐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所造就,也是长久以来文学传统滋养之结果。就文学传统而言,悯农诗渊源久远,早在《诗经》、汉乐府民歌、陶渊明的诗歌中悯农精神就多有体现。就文学思潮而言,时至中唐,诗人们不再高扬理想,而是落笔于疮痍满目的现实,刻画生民之艰辛的悯农诗,就不但迎合了这一潮流而且也推动了这一潮流。 安史乱后,唐王朝陷入空前困境,也将广大农民带入巨大的灾难之中。中唐诗人面对此情此景写下的悯农诗歌,其思想内容无疑特为丰富而深刻。他们描摹农民们劳作艰辛却无所收获、生活贫困的生存状态,刻画独特时代下农民由坚忍到期盼最终愤怒的心理变化流程,更揭露了致使农民生活艰辛的种种原因,表达对于广大农民的悯爱之情。 中唐诗人悯农情怀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中唐多数诗人兼具政治家的身份,悯农诗歌既表达了诗人为民请命的愿望和自责自愧的崇高情感,也是他们所接受的“仁政”、“民本”、“兼济”、“诗教”等儒学传统根深蒂固使然。同时,外来的佛教渗透于中唐诗人的心田,其大乘教义、悲天悯人情怀给了诗人们深深的触动。大多中唐诗人出身寒门,他们亲身体验过农民的苦难,贬官时与农民的相处更使他们体会到宦海的污浊与农人的纯朴可亲,因而悯农诗歌的写作也就成为诗人满足自我情感需求的一种手段。 中唐诗人对于下层农民苦难生活的大量书写,对当时及后世都有巨大影响。就当时而言,诗人们通过对民生的怜悯,刻画出中唐社会的种种弊端,引起执政者的注意从而对现实社会作出改良。在文学方面,中唐正是新乐府运动积极开展的时期,大量悯农题材新乐府的写作,必然推动整个新乐府运动的发展。对于悯农诗歌而言,也是一个极大的发展,给唐末及两宋诗人许多启发,使悯农诗逐渐完善。此外,悯农诗歌立足现实,为中唐历史保留了许多宝贵的资料,其历史价值尤不容低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