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研究——以侵权责任法为视角
【6h】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研究——以侵权责任法为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1章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概述

1.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关键词界定

1.2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特征

第2章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现状与争论

2.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现状

2.2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争论

第3章 侵权责任法视角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再审视

3.1 法律条文层面的辨析

3.2 审判实践层面的问题

第4章 刑事附带民事精神损害赔偿的构建契机

4.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域外考察

4.2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明确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

第5章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构建

5.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条件

5.2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主体

5.3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程序

5.4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方式

5.5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原则

5.6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其他规定

5.7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配套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我国理论界与司法界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争论由来已久,在民法领域,尤其侵权责任法出台后,民事诉讼中受理并依法支持当事人精神损害赔偿诉求的观点已完全明晰;而相对应刑法领域,对于犯罪而引发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却依旧通过司法解释的形式予以明确否定。但同时刑事附带民事本质上亦是民事诉讼,当事人于该诉讼中提出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应可适用民法领域的相关规定,刑法领域亦有此规定。因此,司法实践中对应如何选择适用法律法规或司法解释处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产生了争议,并进而造成了裁判的混乱。在公民权利意识日渐觉醒的今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也必将面临越来越精神损害赔偿的诉求,司法实践仍依据刑事司法解释作出不予支持的裁判,这既不合法,亦损害刑事被害人或其近亲属的应有权益,并使公众对法的公平正义产生信任危机,极大影响法律权威。因此,笔者尝试以侵权责任法为视角,厘清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实质内涵,分析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司法实践困难,并据此探寻如何构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第一部分厘清精神损害、精神损害赔偿、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
  第二部分分析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现状及学界观点;
  第三部分在侵权责任法视角下,从法律条文和司法实践两个层面探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存在的问题;
  第四部分结合域外法的比较考察,探寻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构建契机;
  第五部分从多个角度思考如何构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并提出创设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