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活力视角下厦门鹭江道社区公共空间提升策略研究
【6h】

城市活力视角下厦门鹭江道社区公共空间提升策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范围

1.4 研究方案

第2章 社区公共空间相关理论研究

2.1 相关概念梳理

2.2 国内外关于社区公共空间的研究概述

2.3 社区公共空间研究涉及的相关理论

2.4 研究视角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鹭江道社区公共空间历史演变研究

3.1 鹭江道社区研究背景

3.2 鹭江道社区历史发展阶段划分

3.3 鹭江道社区各历史阶段公共空间的演变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鹭江道社区公共空间与城市活力微观分析

4.1 鹭江道社区公共空间活力来源

4.2 社区公共空间演变延续城市活力案例分析

4.3 现代高层建筑介入致使社区活力衰弱案例分析

4.4 案例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鹭江道社区公共空间的提升策略

5.1 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社会职能总结

5.2社区公共空间承载城市活力的发展原则

5.3 恢复鹭江道社区活力的空间提升策略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和启示

6.1研究结论

6.2研究创新

6.3对未来城市更新的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城市是一个多元的复合体,在历史发展过程不断经历动态更新和传统积累。旧城社区便是城市发展至今的成果,与现代化的住区相比容纳了丰富而生动的生活场景。鹭江道社区所处于的营平片区是厦门城市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厦门旧城空间的典型代表。它保留了各个历史时期在空间上的烙印,并且最大程度保存了旧城的物质面貌和生活形态,时至今日还持续地散发着特有的活力。虽然当下政府强调对于旧城区物质空间的风貌保护,但是却往往忽略了旧城内使用主体及其丰富的生活场景交织形成的空间活力的延续和发展。随着社会的转变,对老城活力的研究是一个具有实践价值的重要课题。
  旧城社区内蕴含的复杂而深刻生活逻辑是在地居民与空间长期互动积累形成,一旦破坏将会损失旧城社区内的原生活力,而现代功能建筑对于旧城社区边缘的侵占却总是忽略了这一点。本文的研究着眼于社区公共空间与城市活力的关联,挖掘旧城社区公共空间与居民的互动形成的生活化空间逻辑,以指导触媒发挥积极效应。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概述为以下三个方面:
  (1)理论研究:通过对公共空间理论及相关研究文献资料的梳理明确本文的研究出发点:侧重于人本主义层面对于旧城内微观生活逻辑的考察,以补充空间形态分析的不足。
  (2)主体研究:通过对于空间形态的演变发现旧城社区公共空间演变过程中边缘地区空间的断裂导致空间冲突、活力损失等问题。并通过微观生活层面的空间案例分析,总结在地化空间演变以及外来触媒的活化经验,通过比较分析提出指导空间更新的策略。
  (3)结论启示:通过对于社区公共空间与城市活力的发展原则总结以及提升策略的探讨,对于未来城市更新的研究和实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同时可以为其他存在相同问题的旧城区提供一定的指导和经验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