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心内直视手术中桡动脉—足背动脉压力梯度的临床研究
【6h】

心内直视手术中桡动脉—足背动脉压力梯度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英汉缩略词表

声明

前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心内直视术中动脉压力梯度的临床研究

展开▼

摘要

目的: 观察并探讨体外循环(CPB)后存在于桡动脉(RA)和足背动脉(DPA)之间的压力梯度现象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本研究选择2008年1~3月我院心血管外科研究所住院的择期心内直视瓣膜置换术的成年病人34例。全麻后行桡动脉和足背动脉穿刺,均用相同延长管连接在同一个换能器上。换能器位于腋中线水平,通过监测仪调零点。通过变换同一换能器上三通的方向(分别与桡动脉和足背动脉相通),测得桡动脉的收缩压(SRAP)、舒张压(DRAP)、平均动脉压(MRAP)及足背动脉的收缩压(SDPAP)、舒张压(DDPAP)、平均动脉压(MDPAP)。所有患者均在全麻加体外循环下行“机械瓣置换术”。采集麻醉诱导后体外循环前(T1),转流后5min(T2),停机5min(T3)、停机后10min(T4)、和停机后20min(T5)、停机后30min(T6)和关胸时(T7)七个时点中,分别监测记录桡动脉的收缩压(SRAP)、舒张压(DRAP)、平均动脉压(MRAP)及足背动脉的收缩压(SDPAP)、舒张压(DDPAP)、平均动脉压(MDPAP)。以△P表示桡动脉-足背动脉压力梯度差值,停机10min时△P≥10mmHg者为High-P组,△P<10mmHg者为Low-P组,研究两组之间的差异,探讨压力梯度的形成机制。 结果: 麻醉诱导后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中、停机5min和关胸时桡动脉和足背动脉的平均动脉压力大小无统计学差异(p>0.05),停机10min、20min和30min桡动脉平均动脉压大于足背动脉压力(p<0.05)。体外循环术停机后5min、10min、20min、30min和关胸时,High-P组和Low-P组△P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病人的肛温一手掌温差(△T)有统计学意义(p<0.05)。△P与△T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70,p≤0.05)。 结论: 1.在桡动脉穿刺失败或有禁忌症时,穿刺足背动脉监测是安全可靠的。在心脏手术患者中,足背动脉血压可能低估桡动脉血压。 2.肛温-手掌温差(△T)代表中心-外周的温度差,提示周围血管舒缩和微循环状态,可能是形成压力梯度的一个重要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