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微囊藻毒素致大鼠肝细胞氧化损伤机制探讨及B族维生素联合维生素C的保护作用
【6h】

微囊藻毒素致大鼠肝细胞氧化损伤机制探讨及B族维生素联合维生素C的保护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声明

前 言

材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综述 微囊藻毒素消除的研究进展

展开▼

摘要

目的: 应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探讨微囊藻毒素对体外培养的肝细胞的损伤机制,并且对抗氧化营养素及B族维生素对微囊藻毒素染毒所致肝细胞的损伤的保护作用进行研究,为寻找肝脏保护与肝癌预防的有效方法提供参考。 方法: 1、购买BRL(大鼠肝细胞)细胞株,待增殖情况稳定,开始试验。 2、MC-LR染毒肝细胞,24小时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 3、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毒素对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 4、根据正交设计结果,BRL预先加入维生素作用,24小时后加入MC-LR染毒,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 5、RT-PCR:结合正交设计实验,筛选出有效的保护组合,通过逆转录PCR技术,测定目的基因PCNA和UDG在mRNA水平上的改变。 结果: 1、与正常组细胞相比,MC-LR在浓度低于1μg/ml时,促进BRL增殖,浓度为0.51μg/ml时,细胞增长达到峰值;MC-LR浓度高于1.25μg/ml时,抑制细胞增殖。 2、MC-IR染毒BRL后,细胞凋亡发生变化,当浓度在0.001~0.5 μg/ml范围,凋亡率逐渐增加,1~2.5μg/ml凋亡率逐渐减少。 3、与正常组细胞相比,不同浓度MC-LR作用下,PCNA表达量及LIDG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MC-IR浓度在0.01~1.0μg/ml范围内,PCNA表达量随MC-LR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MC-LR浓度达到1.25μg/ml时,PCNA表达量开始下降;UDG表达的变化趋势与PCNA一致。 4、正交分析结果显示:与没有维生素保护的染毒细胞相比,VitB6、VitB12、VC作用后,细胞内SOD、GSH-PX含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VitB12与VC存在协同效应。 5、在高浓度MC-LR干预下,与没有维生素保护的染毒细胞相比,维生素B6、B12+VC作用后,PCNA表达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6、B12、B12+VC作用后,UDG表达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低浓度MC-LR干预下,与没有维生素保护的染毒细胞相比,维生素B6、B12作用后,PCNA表达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6、VC、B12、B12+VC作用后,UDG表达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MC-LR在不同浓度时对肝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是不同的,在低浓度时有促进细胞增生的作用,凋亡率逐渐增加;在高浓度时却表现为抑制细胞生长或细胞毒作用的表现,凋亡率逐渐降低。 2、MC-LR通过影响BRL的PCNA.和UDG基因mRNA表达,启动BER修复途径,可能是BRL氧化损伤后的修复机制之一。 3.维生素VitB6、FA、VitB12、VC对MC-LR致BRL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中,维生素一阶交互作用的最佳保护组合为:VitB12+VC。

著录项

  • 作者

    许莹;

  • 作者单位

    福建医科大学;

  • 授予单位 福建医科大学;
  • 学科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许榕仙,胡志坚;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151.43;
  • 关键词

    氧化损伤; 肝脏保护; 营养素;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