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髋臼杯的外展角和前倾角与全髋置换术后脱位的关系
【6h】

髋臼杯的外展角和前倾角与全髋置换术后脱位的关系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 言

材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结 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综述 全髋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原因的探讨分析

展开▼

摘要

目的:研究髋臼杯的外展角和前倾角与全髋置换术后脱位的关系,探讨合适的髋臼杯外展角和前倾角的角度范围,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2010年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例共30例(34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男性18例(20髋),女性12例(14髋);年龄23-85岁,平均为58岁;髋关节骨性关节炎15例 (17髋),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8例 (10髋), 股骨颈骨折5例 (5髋),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2例 (2髋)。运用 X 线片测量了 30例(34 髋)的髋臼杯的外展角和前倾角,比较脱位组和未脱位组的外展角和前倾角的差别有没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以外展角≤50°,前倾角≤20°作为正常标准,将外展角设定为两组:①≤50°②>50°;前倾角设定为两组:①≤20°②>20°;分析以上 2个因素与术后髋关节脱位的关系,并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 3个月~30个月,平均 20个月的随访。X线片显示所有假体均获得理想的骨性固定,无1例假体松动。 30例(34 髋)中,出现 4例(4髋)脱位,脱位率为11.8%(4/34),这 4例脱位均发生在术后 6周内,全部为后脱位,1例出现再次脱位。全部经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 6周获得稳定,脱位组的外展角平均 55.59°±5.87°,非脱位组为 42.78°±3.87°,两组之间外展角有显著差异(P<0.05);脱位组前倾角平均 25.64°±5.42°, 非脱位组为 14.60°±4.28°,两组之间前倾角亦有显著差异(P<0.05)。外展角在≤50°、>50°不同范围内的脱位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倾角在≤20°、>20°不同范围内的脱位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1.髋臼杯的外展角和前倾角与全髋置换术后脱位关系密切,髋臼杯的外展角和前倾角对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前规划、术中引导、术后评估和康复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2.临床上应尽量避免髋臼杯放置不当,保持外展角35°-50°以及前倾角5°-20°范围之间可提供较稳定的人工髋关节,明显降低术后脱位的发生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