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胸腔闭式引流系统效能评价体系构建及临床实证研究
【6h】

胸腔闭式引流系统效能评价体系构建及临床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第一部分 胸腔引流系统流体力学实验

第二部分 胸腔闭式引流系统效能评价体系的初步构建

第三部分 胸腔闭式引流系统效能评价体系的临床实证研究

第四部分 总结

参考文献

致 谢

胸腔闭式引流系统引流效能的影响因素评价(综述)

个 人 简 历

附录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
   1.通过应用物理实验和德尔菲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式,构建科学的、临床适用的胸腔闭式引流系统效能评价指标体系。
   2. 通过临床实证,描述临床胸腔闭式引流系统护理效能的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研究方法
   1.在文献复习的基础上运用ADC效能评估理论作为理论框架,从A(可用性)、D(可靠性)、C(有效性)三个维度初步拟定胸腔闭式引流系统效能评价指标;构建胸腔闭式引流物理模型,采用物理流体力学实验和德尔菲专家咨询对指标体系进行假设验证和内容效度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确立指标权重,形成《胸腔闭式引流系统效能评价表》。
   2.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0年10月至2011年1月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效能评价表》对福建省8家三级甲等医院的201名胸腔闭式引流患者进行现况调查。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各项护理指标的效能得分。采用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t检验等描述分析胸腔闭式引流系统护理效能现况及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
   1.建立胸腔闭式引流物理实验模型,达到胸腔闭式引流的理想物理条件,完成三项流体力学实验。实验一论证了大内径胸引管对于引流粘稠度大的液体比小内径引流管有明显优势,但当引流管的内径增加到一定程度时(28F及以上),引流管的内径对单位时间的引流量没有明显差异。实验二论证了临床理想的胸引管长度应为140-160cm。实验三论证了引流管呈垂直状态与形成环状的卷曲状态时两者的引流开始所需静水压有统计学差异。
   2.构建了胸腔闭式引流系统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共有3个维度,13个指标,39个评价依据。指标体系层次清楚,体现了系统思想。
   3.初步设计形成《胸腔闭式引流系统效能评价表》。①评价表内容效度:评估表是在ADC效能评估理论框架下,结合文献分析、Delphi专家咨询和预试验基础上形成的,内容效度系数(CVI)0.941;②信度:评价表总体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系数0.949,三个维度的α系数分别为0.906、0.837、0.797③结构效度:调查表因子分析显示3个主因子,累计解释率为63.61%。
   4.对福建省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效能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胸腔闭式引流系统效能总得分为65-94分,平均值为83.3分,中位数为85.50分(80-88),效能得分属于中上水平。
   5.不同性别患者的胸腔闭式引流系统效能得分之间无差异((P>0.05),不同病种、引流管型号不同的患者引流系统效能得分之间存在差异(P<0.01)。
   结论
   1.胸腔闭式引流系统效能评价体系的各维度条目能够较全面代表所要测量的主题,与主题相关性好,能反映调查表设计时所依据的概念框架,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2.胸腔闭式引流系统效能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作为临床护理人员工作实践的准则,使护理人员在执行操作过程中能够做到有据可依,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有效地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同时,通过效能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护理内涵质量的提高,提示护理服务改进的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