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学龄期白血病患儿及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干预
【6h】

学龄期白血病患儿及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干预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词表

声明

前 言

对象和方法

结 果

讨 论

结 论

参考文献

在研期间撰写的论文

致 谢

综述 白血病儿童在疾病不同阶段存在的心理问题

展开▼

摘要

目的:(1)通过调查了解学龄期白血病儿童及家长在疾病心理健康状况及疾病的应对方式,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实施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2)通过调查心理干预后白血病儿童及家长心理转变情况,探讨有效的心理干预策略,以期为指导白血病儿童及家长的身心康复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和决策咨询。
   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60例白血病患儿(白血病初治与强化治疗儿童各30例)、39例非恶性血液病患儿(病例对照组)及52例正常对照组儿童和其家长心理卫生状况进行调查。分别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患病行为问卷调查患儿心理行为状况,SCL-90症状自评量表调查家长的心理卫生状况,医学应对方式量表调查患儿的应对方式,应对方式问卷调查患儿家长的应对方式情况,并搜集患儿及家庭基本信息进行分析,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通过笑脸卡评价干预组与非干预组白血病儿童入院第1个月的心情变化情况。
   结果:(1)心理状况量表测评:①SCARED、DSRSC及SCL-90量表测评:白血病初治组>白血病强化组>病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F=10.317,P<0.001;F=11.674,P<0.001;F=11.025,P<0.001)。②白血病初治组儿童在躯体化/惊恐、广泛性焦虑、分离性焦虑分量表评分均高于病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白血病强化组在分离性焦虑、社交恐惧分量表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③白血病组患儿在一般疑病、疾病信念、情感压抑、情绪紊乱、易激惹性、情绪状态、疾病确信和Whiteley疑病指数方面得分均高于病例对照组儿童(P<0.05)。④白血病组患儿家长有较多的心理问题,在SCL-90量表中,躯体化、抑郁、焦虑三个分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白血病初治组的家长表现出更显著的强迫、抑郁、焦虑症状(P<0.05)。(2)应对方式量表测评:①白血病组儿童较病例对照组儿童更多采用回避(P<0.05)和放弃(P<0.001)方式来应对疾病;与白血病强化组比较,白血病初治组儿童更不愿意面对疾病(P<0.05)。②白血病组患儿家长在自责、求助、幻想的消极应对方面高于病例对照组(P<0.05)。(3)相关分析显示:白血病组患儿的负性情绪与其面对方式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与放弃方式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家长的解决问题方式影响家长的心理健康,与其心理问题呈负相关关系(P<0.05);自责、幻想和退避消极应对方式与家长的心理问题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平均住院天数较长和与同伴的交往关系不良的患儿焦虑性情绪障碍表现更为突出,治疗费用拮据和家长对患儿治愈信心不足以及患儿家长的工作不稳定等,可影响家长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得其出现更多的负性心理,并影响患儿表现出更明显的抑郁症状。(4)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白血病儿童入院第1个月的心情都有逐渐变好的趋势,但干预组在心理干预的帮助下,较非干预组比较,心情明显改善,且能够面对疾病,而非干预组改善不明显,提示积极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白血病儿童及家长心理卫生状况,提高治疗依从性。
   结论:(1)白血病儿童及家长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及消极应对方式,尤其是在最初诊断和治疗阶段。(2)消极应对方式、对治疗的错误认知及治疗费用拮据是影响白血病患儿及家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3)有效的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和改善家长的心身健康。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