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类髓核细胞复合藻酸盐支架治疗椎间盘退变的可行性研究
【6h】

类髓核细胞复合藻酸盐支架治疗椎间盘退变的可行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英文缩略词一览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试剂

2实验过程

2.1培养液的配制

2.2 BMSCs的分离和原代培养

2.3髓核细胞的获取和接种培养

2.4 BMSCs和髓核细胞的传代培养与扩增

2.5细胞共培养

3 动物实验步骤

3.1针刺诱导兔椎间盘退变

3.2台盼蓝排斥试验

3.3细胞复合藻酸盐支架植入椎间盘

3.4 II型胶原和蛋白聚糖免疫组织化学(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病理科完成)具体步骤如下:

3.5 Western blot

结果

1.间充质干细胞与髓核细胞的生长情况及形态学观察

2共培养细胞

3.椎间盘模型及指标检测

讨论

1.椎间盘的结构特点

2、椎间盘退变的诱导

3、种子细胞的选择

4、支架的选择

5、评价指标的选择

6、结果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展开▼

摘要

【目的】
  1.证实用纤维环穿刺法诱导椎间盘退变建立动物模型的可行性;
  2.观察类髓核细胞移植对退变椎间盘II型胶原、蛋白聚糖及IL-1和MMP-3的影响。
  【方法】
  (1)采用贴壁法培养、扩增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和髓核细胞,在Transwell共培养板中将两种细胞共培养诱导BMSCs成类髓核细胞;细胞免疫组化鉴定。(2)选取18只新西兰大白兔针刺法诱导L3/4、L4/5、L5/6椎间盘退变,2周后行MRI检查。(3)以各兔L3/4、L4/5、L5/6节段随机分为实验组A(注入复合有类髓核细胞的藻酸盐支架)、实验对照组B(注入单纯藻酸盐支架)和空白对照组C(不作任何处理)。(4)分组饲养观察,4、8、12周取出标本,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标本中蛋白聚糖和II型胶原的表达并用proplus软件进行图片分析,观察不同时间点两者的变化,统计分析各组有无差异;westernblot法测定MMP-3、IL-1的变化,所得数据经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2周后MRI证实针刺法诱导后的18只兔椎间盘全部发生退变。共培养第三代BMSCs其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及II型胶原表达免疫组化呈强阳性。手术4、8、12周后实验组蛋白聚糖及II型胶原含量明显高于实验对照组及空白空白组(P<0.05),westernblot显示在实验组MMP-3、IL-1含量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且较对照组、空白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针刺法可成功诱导兔椎间盘退变,重复性好,能为研究椎间盘退变提供有效的动物模型。
  2.类髓核细胞移植到退变椎间盘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蛋白聚糖和II型胶原的表达及抑制MMP-3、IL-1的表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