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miRNA及miRNA作用靶点基因多态性与盆腔器官脱垂易感性关联研究
【6h】

miRNA及miRNA作用靶点基因多态性与盆腔器官脱垂易感性关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 文 缩 略 词 表

前言

第一部分miRNA编码区基因多态性与POP发病风险的关联研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miRNA作用靶点基因多态性与POP发病风险的关联研究

引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三部分阳性关联位点参与POP发生的机制探讨

引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全 文 小 结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胶原纤维代谢相关基因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展开▼

摘要

目的: 拟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探讨位于microRNA(miRNA)编码区和miRNA作用靶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根据POP遗传易感性的分析结果,检测阳性关联位点不同基因型样本阴道壁组织中信使 RNA(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mRNA)和目的蛋白的表达,从转录水平及翻译水平阐述阳性关联位点与 POP发生的关系及其生物学意义;并综合分析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对POP发病风险的影响;旨在为POP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1、收集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就诊于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妇产科的291例盆腔器官脱垂病例,并以年龄、居住地为匹配因素,纳入同期300例健康对照者。采集每一研究对象的外周血2ml,对于 POP行手术的病例同时采集其阴道壁组织。 2、通过查阅文献和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筛选了位于 miR-146a(rs2910164)、miR-196a-2(rs11614913)、miR-149(rs2292832)、miR-499(rs3746444)编码区和位于COL1A1(rs1061947)、COL1A1(rs1061237)、MMP1(rs2071230)、MMP1(rs470215)、MMP1(rs5854)、MMP2(rs7201)、MMP9(rs9509)、MMP9(rs1056628)、LOXL1(rs3522)3’端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的miRNA结合靶点的基因多态性位点,采用MassARRAY时间飞行质谱等技术检测各个SNP位点的基因型。统计分析均使用SPSS17.0软件,采用χ2检验分析各位点基因型是否符合 Hardy-Weinberg平衡,及两组的基因型分布频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POP遗传易感性与各个多态性位点的关系;采用分层分析的方法分析体重指数、绝经情况及阴道分娩情况与各个SNPs位点之间的交互作用对POP发病风险的影响。 3、采用Real time-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COL1A1及MMP1基因在不同基因型样本的阴道壁组织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 结果: 1. miRNA编码区的SNPs与盆腔器官脱垂发病风险的分析结果: 位于miR-196a-2的基因多态性位点(CC vs TT)与POP的发病风险增加显著相关(OR=2.00,95%CI:1.19-3.36,P=0.009);分层分析表明,该位点与绝经者(CC vs TT,OR=2.13,95%CI:1.11-4.08,P=0.024和CC/CT vs TT,OR=1.60,95%CI:1.01-2.55,P=0.047)、有阴道分娩史者(CC vs TT,OR=2.26,95%CI:1.10-4.63,P=0.026)、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3.5的人群中(CC vs TT,OR=2.48,95%CI:1.16-5.32,P=0.019和CC/CT vs TT,OR=2.00,95%CI:1.14-3.51,P=0.016)的POP发病风险显著增加。位于miR-146a多态性位点的(CC vs TT)在未绝经人群中POP发病风险显著降低(OR=0.09,95%CI:0.01-0.81,P=0.031)。位于miR-499多态性位点的(CC/CT vs TT)在BMI≥23.5人群中与POP发病风险显著相关(OR=1.77,95%CI:1.03-3.04,P=0.038)。 2. miRNA作用靶点的SNPs与盆腔器官脱垂发病风险的分析结果: 位于COL1A1基因的3’端非翻译区的多态性位点rs1061237(TT vs CC)的POP的发病易感性显著降低(OR=0.59,95%CI:0.37-0.95,P=0.031);分层分析发现,该位点在无阴道分娩史人群与POP发病风险降低显著相关(TT vs CC,OR=0.38,95%CI:0.18-0.79,P=0.009和CT/TT vs CC,OR=0.48,95%CI:0.27-0.87,P=0.016)。位于MMP-1基因的3’UTR区多态性位点rs470215(AG/GG vs AA)与POP发病风险显著增加相关(OR=2.01,95%CI:1.16-3.51,P=0.013),但由于该位点在本研究中所测得的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inimum Allele Frequency,MAF)<0.05,为了提高统计效率,该位点未进行分层分析。位于 MMP-1基因的3’UTR区的多态性位点rs5854与POP的发病风险增加显著相关(TT vs CC,OR=2.76,95%CI:1.20-6.38,P=0.017和CT/TT vsCC,OR=1.87,95%CI:1.08-3.24,P=0.025);分层分析发现,该位点在绝经人群(CT/TT vs CC,OR=2.05,95%CI:1.08-3.87,P=0.028和TT vs CC,OR=3.37,95%CI:1.27-8.94,P=0.015)、有阴道分娩史人群(CT/TT vs CC,OR=2.21,95%CI:1.12-4.36,P=0.022和TTvs CC,OR=3.95,95%CI:1.43-10.79,P=0.007)、BMI≥23.5人群中(CT/TT vs CC,OR=2.44,95%CI:1.06-5.61,P=0.036和TT vs CC,OR=4.43,95%CI:1.21-16.18,P=0.024)的 POP易感性显著增加。位于 MMP-1基因3’UTR的多态性位点 rs2071230(GA/GG vs AA)在未绝经人群中的POP的易感性显著降低(OR=0.37,95%CI:0.19-0.72,P=0.003)。对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位点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发现,这些位点之间均不存在连锁不平衡关系。 3. rs1061237位点三种基因型的POP患者阴道壁组织中COL1A1基因mRNA表达水平三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蛋白表达水平,TT基因型的样本中COL1A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CT基因型和CC基因型组。提示位点rs1061237可能是在转录后水平发挥作用。 4. rs5854位点三种基因型的POP患者阴道壁组织中MMP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蛋白表达水平,TT基因型的样本中MMP1蛋白表达最高,CT基因型次之,CC基因型样本的表达量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位点rs5854可能是在转录后水平发挥作用。 结论: 1.位于miR-196a-2编码区的基因多态性位点与POP的遗传易感性增加有关;该位点与BMI、阴道分娩史、绝经情况存在交互作用;位于miR-146a编码区的多态性位点与绝经情况存在交互作用;位于miR-499编码区的多态性位点可以通过与BMI发生交互作用,影响POP发病风险。 2.位于COL1A1基因的3’UTR区多态性位点rs1061237与POP的发病易感性降低有关,该位点与阴道分娩情况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位于MMP-1基因的3’UTR区多态性位点 rs470215与 POP的发病易感性增加有关;位于 MMP-1基因的3’UTR区的多态性位点rs5854与POP的发病风险增加相关,该位点与BMI、阴道分娩史、绝经情况存在交互作用;位于 MMP-1基因3’UTR的多态性位点rs2071230可以通过与绝经情况发生交互作用,影响 POP的发病风险。因此,rs1061237的TT基因型和rs5854的TT基因型有望成为预测POP遗传易感性的重要指标。 3. COL1A1(rs1061237)多态性位点可能通过影响 miR-3119与 COL1A1基因3’UTR靶位点的结合能力,影响 miR-3119对 COL1A1的调控,导致 COL1A1蛋白表达的增加,从而降低了POP的发病风险。 4. MMP1(rs5854)多态性位点可能通过影响该区域内的miRNA与MMP1基因3’UTR靶位点的结合能力,影响miRNA对MMP1的调控,导致MMP1蛋白的表达增加,而参与POP的发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