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血压病患者动态动脉僵硬度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研究
【6h】

高血压病患者动态动脉僵硬度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缩写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1.1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1.1.2排除标准

1.2研究方法

1.2.1 实验指标的测定

1.2.2 生化检测

1.2.3颈动脉超声IMT测定

1.2.4 ABPM测定

1.2.5 超声心动图(UCG)

1.3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组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Non-CAS)组临床、生化指标的比较

2.2 CAS组和Non-CAS组动态血压的比较

2.3 CAS组和Non-CAS组血压昼夜节律比较

2.4 CAS组和Non-CAS组血压变异性(BVP)比较

2.5 CAS组与Non-CAS组AASI比较

2.6 CAS组与Non-CAS组左心室肥厚指标的比较

2.7 CAS组与Non-CAS组左心室肥厚发生率的比较

2.8相关性分析

2.8.1 动脉僵硬度指数(AASI)与IMT的相关性分析

2.8.2 动脉僵硬度指数(AASI)与LVMI的相关性分析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动态血压监测参数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僵硬度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AS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
  方法:入选2013年1-12月福建省三明永安市立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未治疗或停服降压药至少5个半衰期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动脉,将患者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和无颈动脉粥样硬化(Non-CAS)组,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24h、白昼、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及标准差,计算血压变异性、血压昼夜节律及动态动脉僵硬度指数(AASI);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按Devereux校正公式,计算出左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以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心室肥厚情况。
  结果:⑴入选病例数110例,平均年龄(69.1±10.5)岁,其中男性56例,女性54例;根据IMT分为CAS组52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3例,年龄70.9±11.1岁),Non-CAS组58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31例,67.4±10.1岁)。⑵CAS组24h收缩压(24hSBP)、白昼收缩压(dSBP)、夜间收缩压(nSBP)高于Non-C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间24h舒张压(24hDBP)、白昼舒张压(dDBP)、夜间舒张压(n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⑶CAS组非杓型血压检出率(65.4%)高于Non-CAS组(55.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⑷CAS组白昼及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标准差,即血压变异性(BVP)均明显高于Non-C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⑸CAS组的AASI高于Non-C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⑹CAS组的IVST、LVPWT、LVMI均高于Non-CAS组(P<0.05),CAS组的心室肥厚比例(61.5%)高于Non-CAS组(46.6%),(P<0.05)。⑺AASI与IMT及LVMI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P<0.001)。
  结论:①高血压病患者,CAS组的血压、血压变异性、非杓型血压发生率及AASI值均高于Non-CAS组。②高血压病患者,AASI与IMT和LVMI呈正相关,提示AASI可能预测靶器官损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