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人工肝模式在药物性肝衰竭并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
【6h】

不同人工肝模式在药物性肝衰竭并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2 治疗方法

1.3 指标检测

1.4疗效判定标准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治疗中的反应

2.2 治疗效果

3 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不同人工肝模式在肝衰竭中应用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采用不同人工肝模式对药物性肝衰竭并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不同人工肝模式下,患者的生化指标、凝血指标、MELD评分水平的变化及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为选择相对安全、高效的治疗模式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分别接受特异性胆红素吸附序贯单膜半量成分血浆置换(研究组),无菌操作下,胆红素吸附柱直接分离后不更换血浆分离器;单膜成分血浆置换(对照组)的药物性肝衰竭并高胆红素血症的病例,均以内科综合治疗为基础,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及各项预设指标的变化。
  结果:两种治疗模式对肝功能的大部分生化指标改善都起到了积极作用,ALB、TBIL、PTA、INR、ALT、TBA以及MELD评分都比治疗前有改善(P<0.05),研究组在AST、ALP、GGT上比治疗前改善显著(P<0.05),而对照组AST、ALP、GGT在改善上与治疗前比较,未发现差异有显著性(P>0.05)。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BIL、TBA、GGT、PTA、INR以及MELD评分差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治疗前后ALB、AST、ALT、ALP及PLT差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总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研究组为25%,对照组为7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研究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特异性胆红素吸附序贯单膜半量成分血浆置换模式,在保留原成分血浆分离器的情况下,辅助治疗药物性肝衰竭并高胆红素血症是安全、有效的手段,与单膜血浆置换模式比较,其清除胆红素、总胆汁酸等有害物质更加显著,对胆红素清除效率更高,机体内环境短时间得以改善,促进了肝脏修复,其凝血功能及MELD评分等指标的好转也更加显著,而血浆使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能获得比单膜成分血浆置换更佳的临床效果,因此,该人工肝组合模式作为安全、有效、经济的方案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