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肠源性内毒素在扑热息痛诱导肝损伤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6h】

肠源性内毒素在扑热息痛诱导肝损伤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附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统计学检验

实验结果

1. 肠源性内毒素在扑热息痛诱导的肝损伤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2. 肠源性内毒素在扑热息痛诱导的肝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讨论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肠道菌群与人体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肠源性内毒素在扑热息痛诱导的肝损伤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作用机制。 实验方法: (1)构建扑热息痛(Acetaminophen,APAP)诱导急性肝损伤的模型,利用给予小鼠抗生素饮水的方法清除肠源性内毒素,比较抗生素处理组及未处理组 APAP诱导的肝损伤、肝细胞凋亡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表达情况。用Real-time PCR分别检测抗生素处理组及未处理组小鼠肝脏中抗氧化基因GCL、SOD2、GPX-1的表达水平。 (2)构建APAP诱导的急性肝损伤模型,取抗生素处理后的小鼠并用外源性内毒素(LPS)预处理,比较LPS预处理组以及未处理组APAP诱导的肝损伤以及GSH、MDA的表达情况。用Real-time PCR分别检测抗生素处理组及未处理组小鼠肝脏中抗氧化基因GCL、SOD2、GPX-1的表达水平。 (3)分别检测抗生素处理组及未处理组小鼠肝组织中自噬水平的变化及NRF2这一抗氧化分子活化情况。 (4)分别检测LPS预处理组以及未处理组小鼠肝组织中自噬水平的变化及NRF2这一抗氧化分子活化情况。 (5)构建APAP诱导的急性肝损伤模型,取LPS预处理组的小鼠并用自噬抑制剂氯喹(Chloroquine,CQ)处理,检测CQ处理组及未处理组小鼠肝组织中自噬水平的变化及NRF2这一抗氧化分子活化情况。 实验结果: (1)利用抗生素清除肠源性内毒素后,可明显加重APAP诱导的肝损伤,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凋亡的增多、肝内GSH减少、MDA增加以及抗氧化基因GCL、SOD2、GPX-1的表达水平降低。 (2)LPS预处理可使肝GSH增加、MDA减少以及抗氧化基因GCL、SOD2、GPX-1的表达水平增高,从而减轻APAP诱导的肝损伤。 (3)检测发现LPS可以诱导自噬特异性标志物LC3-II表达水平的增高,同时NRF2细胞核内的表达水平也是增高的。 (4)当通过利用CQ抑制自噬后,发现NRF2细胞核内的表达水平降低,同时CQ处理后会逆转LPS对APAP诱导的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结论:本研究从动物学水平证明了肠源性内毒素在扑热息痛诱导的肝损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保护作用。肠源性内毒素可以通过诱导自噬来调控 NRF2这一抗氧化分子的细胞核内的转位表达,达到抗氧化应激的作用,进而发挥其在扑热息痛诱导肝损伤过程中的重要的保护作用。这一研究发现可能对临床医生如何使用抗生素及解热镇痛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