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白介素10对紫外线诱导的肝细胞凋亡小体活化大鼠原代星状细胞的影响
【6h】

白介素10对紫外线诱导的肝细胞凋亡小体活化大鼠原代星状细胞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英文缩略词与中英文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大鼠原代HSCs的分离

1.1 材料

1.2 方法

1.3实验结果

1.4讨论

1.5结论

第二部分 IL-10对紫外线诱导的肝细胞凋亡小体活化原代星状细胞的影响

2.1 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分组

2.4 实验方法

2.5 统计学处理

2.6 试验结果

2.7讨论

2.8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肝细胞凋亡与肝纤维化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成肝硬化的必经阶段,现研究表明,肝纤维化有逆转的可能。深入研究肝纤维化发病机制,对控制肝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处于中心环节,近年来研究发现,肝细胞凋亡与肝星状细胞活化有密切关系。IL-10被证实在肝脏损伤时有抗炎和抗肝纤维化作用,探索IL-10对因凋亡细胞刺激而激活的星状细胞的可能影响及作用机制,将为IL-10临床干预和治疗肝纤维化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在体外以紫外线诱导肝细胞凋亡,将凋亡小体和大鼠原代星状细胞共培养,观察星状细胞形态学和功能学的变化;以IL-10干预共培养过程,观察IL-10对星状细胞自身活化和凋亡小体刺激活化的不同影响,阐述IL-10在HSC活化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用原位分离和离体循环灌注法分离大鼠肝星状细胞,得到5.0×107的细胞数,进行细胞活力和纯度的检测。油红0染色观察星状细胞的储脂能力。原代星状细胞2.0×105/孔接种于6孔板,加入20%FBS的DMEM培养基2ml绝对静置48h后,进行分组实验:1.以含不同浓度IL-10(2、10、20ng/ml)、高糖 DMEM培养原代HSC24、48、72、96h后,采用QRT-PCR法检测不同浓度不同时间IL-10干预对HSCs中α-SMA、TGF-β1和I型胶原蛋白(Col I)mRNA的基因表达的影响,确定IL-10抑制HSCs活化的最佳浓度为20ng/ml;2.以紫外线诱导肝细胞发生凋亡,将凋亡小体和原代 HSCs共培养24、48、72、96h,并用IL-10(20ng/ml)对共培养进行干预,采用QRT-PCR法检测HSCs中α-SMA、TGF-β1和Col I的mRNA基因表达量,观察凋亡小体对原代HSCs活化的影响,及IL-10对由凋亡小体刺激活化的HSCs功能的影响。 结果: 1.分离原代HSCs,最终得到的HSCs数可达5.0×107,HSCs纯度和活力分别为91%和98%左右。 2.不同浓度IL-10(2、10、20ng/ml)、高糖 DMEM培养原代HSCs24、48、72、96h后,QRT-PCR法检测HSCs中α-SMA、TGF-β1和Col I的mRNA表达,与空白组比较,不同浓度IL-10组三者表达均下调(p<0.05),其中IL-10(20ng/ml)组较空白对照组变化最为显著。 3.以紫外线诱导肝细胞凋亡,培养48h后死亡细胞可达79%,凋亡细胞可达21%。以凋亡小体和HSCs共培养24、48、72、96h,QRT-PCR法检测HSCs中α-SMA、TGF-β1和ColIm的RNA表达,三者表达在共培养组较空白对照组明显上调(p<0.05),且随着时间延长效应增加。 4.IL-10(20ng/ml)、凋亡小体和HSCs共培养24、48、72、96h后,QRT-PCR法检测HSCs中α-SMA、TGF-β1和ColI mRNA的表达,三者在IL-10组较凋亡小体组明显下调(p<0.05)。 结论: 1.成功高效分离大鼠原代HSCs。 2.IL-10可抑制原代HSCs的自发活化。 3.紫外线诱导的肝细胞凋亡小体可刺激HSCs的活化,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刺激效应增强。 4.IL-10对凋亡小体刺激引起的HSCs活化有抑制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