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脉冲射频大鼠SNI模型背根神经节对脊髓小胶质细胞BDNF表达的影响
【6h】

脉冲射频大鼠SNI模型背根神经节对脊髓小胶质细胞BDNF表达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英文对照表(Abbreviation)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脉冲射频大鼠SNI模型背根神经节对痛阈和脊髓BDNF表达的影响

1 引言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第二部分 鞘内注射BDNF中和抗体对大鼠SNI模型痛阈的影响

1 引言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脉冲射频背根节对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中BDNF介导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旨在研究脉冲射频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的镇痛机制是否与脊髓中的BDNF-PI3K-ERK这一信号通路有关,通过选用结扎并切断大鼠腓总神经和胫神经,保留腓肠神经以此来制备保留性脊神经损伤(SNI)模型,通过一般行为学、机械刺激缩爪反应阈值(PWMT)、热辐射刺激缩爪反应潜伏期(PWTL)观察并判断大鼠的背根神经节(DRG)进行脉冲射频(PRF)治疗以及鞘内注射BDNF中和抗体和PI3K抑制剂(LY294002)是否具有减缓疼痛的作用,并通过Western-Blot、免疫荧光(IF)法检测大鼠脊髓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的表达来阐述脉冲射频背根神经节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可能机制。 【方法】 第一部分脉冲射频大鼠SNI模型脊髓背根神经节对痛阈和脊髓BDNF表达的影响 采用大鼠SNI模型,于造模成功后第7天给予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造模前1天,造模后的1、3、5、7、10、14天,通过观察行为学、PMWT、PWTL检测大鼠痛觉改变。SNI后第14天大鼠麻醉后取腰段脊髓行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BDNF、PI3K和pERK的表达。 第二部分鞘内注射BDNF中和抗体和鞘内注射LY294002对大鼠SNI模型痛阈的影响 建立鞘内置管和SNI模型,于造模成功后的第5天至第14天每天分别进行鞘内注射BDNF中和抗体、等体积生理盐水、LY294002和等体积二甲基亚砜(DMSO)、。于造模前,造模后的1、3、5、7、10、14天对大鼠进行一般行为学、PWMT、 PWTL测定。SNI后第14天大鼠麻醉后取腰段脊髓行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BDNF、PI3K和pERK的表达。 【结果】1、与Sham组比,SNI组、SNI+Free-PRF组、SNI+PRF组大鼠于神经损伤后PWMT和PWTL均显著降低(P<0.05),同时脊髓BDNF蛋白表达上调(P<0.05)。SNI+PRF组与治疗前相比较PWMT和PWTL升高(P<0.05),并显著高于SNI组和SNI+Free-PRF组(P<0.05),但仍低于Sham组(P<0.05),脊髓中BDNF蛋白的表达相应减少(P<0.05)。 2、Sham组比较,SNI后各时点SNI组大鼠的PWMT和PWTL均下降(P<0.05),术后第14天脊髓中BDNF、PI3K和pERK表达则显著增强(P<0.05)。与SNI+Saline组比较,SNI+anti-BDNF组的BDNF、PI3K和pERK均有所下降(P<0.05),与此与同时,PWMT和PWTL是增高的(P<0.05)。与SNI+DMSO组比较,SNI+LY294002组的PI3K和pERK均有所下降(P<0.05),与此与同时,PWMT和PWTL是增高的(P<0.05)。 【结论】1、这一结果暗示BDNF-PI3K-ERK可能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成和发展;2、脉冲射频可以有效的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能与抑制BDNF-PI3K-ERK这一信号通路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