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
【6h】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附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实验室检查

1.3 临床观察指标

1.4 随访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研究对象入组流程图

2.2一般情况

2.3 肝硬化病因组成

2.4 血栓发生部位

2.5 实验室指标

2.6 肝硬化并发症及治疗史等情况

2.7 Logistics回归分析两组间的相关因素

2.8 判断模型的诊断价值

2.9 肝硬化PVT预测模型拟合度检验

2.10 ROC曲线法判断血清Hb、D-D对PVT的诊断价值

2.11 PVT对病情转归的影响

3 讨论

3.1 PVT形成的人群特点

3.2 肝硬化PVT与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

3.3 肝硬化PVT与D-D关系

3.4 肝硬化PVT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3.5 肝硬化PVT与脾切除史

3.6 肝硬化PVT形成与食管胃静脉曲张

3.7 构建肝硬化PVT预测模型分析

3.8 肝硬化PVT形成对病情转归的影响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建立PVT的预测模型及探讨门静脉血栓对肝硬化预后的影响。 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连续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01月至2015年12月住院确诊肝硬化伴PVT形成患者93例入选血栓组;选择同阶段肝硬化无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93例作为对照组。通过采用混杂因素倾向性匹配后158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79例肝硬化并PVT患者作为血栓组,79例肝硬化无血栓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患者临床资料。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凝血、肝功能、肝硬化相关并发症等的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PVT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使用Kaplan-Meier法单因素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转归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及绘制生存曲线。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两组资料在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肝硬化病因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2.肝硬化病因以乙型肝炎相关为主,PVT的部位以门静脉主干最多见(55.7%)。 3.单因素分析血栓组RBC、Hb、ALT、AST、ALb、CHE、TG、TCHO、APO(B)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PT、D-D、Child-Pugh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脾切除史、贲门血管离断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史、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其他感染史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4.综合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Hb、D-D、脾切除史、SBP、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为PVT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模型Model=-0.731-0.018×(Hb)+0.440×(D-D)+1.362×(脾切除史)+1.789×(SBP)+1.368×(GOV),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50,95%可信区间为0.790-0.910,灵敏度为79.70%,特异度为82.30%,阳性预测值81.83%,阴性预测值为80.21%,拟合度较好。 5.应用ROC曲线分别建立Hb、D-D预测PVT的曲线。Hb、D-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2、0.764,灵敏度分别为70.90%、72.20%,特异度分别63.30%、70.90%。 6.随访中PVT组发生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难治性腹水高于对照组,但没有达到统计学上意义。 结论: 1.低血红蛋白、高D-二聚体、有脾切除史、自发性腹膜炎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肝硬化P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通过这些独立变量建立预测PVT的模型,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2.单因素血红蛋白、D-二聚体对肝硬化PVT的形成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3. PVT的形成对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难治性腹水事件的发生无显著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