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Er:YAG激光去全瓷贴面粘接的体外研究
【6h】

Er:YAG激光去全瓷贴面粘接的体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OLE_LINK11

OLE_LINK23

OLE_LINK25

OLE_LINK19

OLE_LINK29

OLE_LINK34

OLE_LINK35

OLE_LINK1

OLE_LINK2

OLE_LINK3

OLE_LINK4

OLE_LINK7

OLE_LINK6

OLE_LINK9

OLE_LINK36

OLE_LINK42

OLE_LINK32

OLE_LINK33

OLE_LINK59

OLE_LINK60

OLE_LINK15

OLE_LINK30

OLE_LINK39

展开▼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厚度的IPSe.max CAD二硅酸锂玻璃陶瓷贴面和CSZ(cubic stabilized zirconia,立方稳定氧化锆)贴面经Er:YAG(erbium:yttrium-aluminum-garnet,掺铒钇铝石榴石)激光去粘接的时间,研究Er:YAG激光对贴面、牙面微观结构和树脂水门汀粘接剂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收集并预备18颗离体的上颌第一前磨牙的贴面形态,利用CAD/CAM(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作)系统制作A2色全瓷贴面72个。根据不同厚度和材料将贴面分为6组:0.5mm e.max HT组、1.0mme.max HT组、0.5mme.maxLT组、1.0mme.max LT组、0.5mmCSZ组和1.0mm CSZ组,每组12个贴面。6组贴面中各取3个(n=3),用树脂水门汀(RelyX-Veneer CementTr,3M ESPE)与相应的18个预备后的离体牙进行粘接,室温下储存于生理盐水中。7d后用Er:YAG激光去各组贴面粘接,Er:YAG激光参数为:脉冲能量100mJ/pluse,脉冲持续时间50μs,频率10Hz,水:气=6:2。H14激光手机,1.1mm直径激光工作尖,接触式照射。记录各组全瓷贴面的去粘接时间。每组贴面中取6个作为对照组(n=6),不进行Er:YAG激光照射。将其余3个贴面经Er:YAG激光照射和实验1脱落后的3个贴面一同作为实验组(n=6),激光参数和照射时间同实验1。另选实验1中贴面脱落后的牙面3个作为实验组(n=3),未经Er:YAG激光处理的3个牙面作为对照组(n=3)。实验组与对照组贴面和牙面均进行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贴面进行XRD(X-ray diffraction,X射线衍射)检测,分析Er:YAG激光对全瓷贴面和牙面表面形貌及贴面晶相的影响。未经Er:YAG激光照射的树脂水门汀作为对照组(n=3),实验1贴面脱落后牙面上残留的树脂水门汀作为实验组(n=3)。用FTIR(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分别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树脂水门汀,分析Er:YAG激光对树脂水门汀官能团的影响。
  结果:各组全瓷贴面的去粘接时间:0.5mme.max LT组(21.00±3.00s)与0.5mme.max HT组(15.33±2.08s)和0.5mm CSZ组(12.00±1.00s)贴面的去粘接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后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mme.max LT组(71.00±3.61s)与1.0mme.max HT组(47.33±2.51s)和1.0mmCSZ组(51.00±3.60s)贴面的去粘接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后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mm厚全瓷贴面的去粘接时间均长于0.5mm厚的贴面(P<0.05)。Er:YAG激光照射后的全瓷贴面SEM观察未发现微裂纹、裂缝、“弹坑状”破坏;牙面SEM见水门汀覆盖,未发现裂纹、牙釉质熔融现象;贴面的XRD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晶相组成基本一致。树脂水门汀的FTIR结果表明,Er:YAG激光照射使树脂水门汀中的-OH、-CH3、-CH2和C=O等官能团减少,C-O-C增多。
  结论:Er:YAG激光能有效去二硅酸锂玻璃陶瓷贴面和立方稳定氧化锆贴面粘接;去粘接时间与全瓷贴面材料种类和厚度有关,透光率较低的全瓷贴面(e.max LT)去粘接时间较长,且贴面越厚去粘接时间越长。本实验的Er:YAG激光能量不会改变陶瓷的表面形貌和晶相,也不会破坏牙体组织的表面形貌。树脂水门汀的-OH、-CH3、-CH2和C=O减少,可能是Er:YAG激光去全瓷贴面粘接的机制。因此,Er:YAG激光去全瓷贴面粘接是安全和有效的临床手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