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建安文学接受史研究
【6h】

建安文学接受史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内容提要

导论

上编

第一章建安时期文学的传播与接受

一.读者期待视野与建安文学创作

二.交往意识与建安时期读者群体构成

三.建安时期文学传播与接受的几种方式

四.建安时期的文学接受理论

第二章两晋读者对建安文学的接受

一.两晋读者对曹操为人的接受

二.两晋读者接受建安文学的基本方式

三.西晋与东晋读者接受态度之异同及其原因

四.魏晋时期建安文学在十六国及域外的传播

第三章南北朝时期建安文学的接受状况

一.萧统、刘勰对建安文学的接受态度

二.《文选》收录建安作家作品的状况

三.建安文学在南朝的接受状况及影响

四.建安文学在北朝的传播与接受

第四章唐代读者与建安文学

一.唐代读者接受建安文学的基本态度及特点

二.唐代时期建安文学在海内外的传播

三.建安文学对唐代文学创作的影响

四.建安文学为唐代读者所接受的原因

第五章建安文学在宋元时期的传播与接受

一.建安文学在宋代的传播及《文选》的流传

二.两宋时期建安文学接受概况

三.宋元时期建安文学在域外的传布

四.元代读者接受建安文学的态度与方式(暂缺)

第六章明代读者与建安文学(暂缺)

第七章建安文学在清代(暂缺)

下编

第八章定量分析与范式批评

一.建安作家历史地位的定量分析

二.三曹诗歌之读者批评范式

三.抑丕扬植倾向的形成与演变

第九章建安诗歌文本的召唤结构

一.建安诗歌文本召唤结构的基本层次

二.“暗隐的读者”与两种接受模式

三.建安诗歌文本在文学接受史上的意义

第十章建安文学之生成与汉末英雄主义思潮

一.汉末英雄主义思潮及其特色

二.英雄主义思潮形成的原因

三.英雄主义与文学的“期待视野”

第十一章作家个案举隅

一.曹植及其作品的效果史

二.曹植及其作品的阐释史

三.曹植及其作品的影响史

第十二章作品个案举隅

一.王粲《登楼赋》

二.曹丕《燕歌行》

三.曹植《洛神赋》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该篇论文试图从文学接受与传播的视角,通过对建安文学的生成、传播、影响效果的考察,探讨建安文学的文化价值及其文本的内在构成,剖析作家作品所体现的期待视野同一定时代读者群原有的期待视野之间的交融关系,从中把握和总结民族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心理结构的发展脉络.该论文由两大部分组成,上编主要从读者接受、反应、批评的角度切入,对史著、子书、总集别集及历代大量的诗话、笔记、选本、注本和散见于各种丛书杂录中的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从纵向方面探讨建安文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传播接受状况、接受过程的历时性和交流系统的共时性,以及读者期待视野的变化,把作家、作品、读者的相互关系上升到期待视野变化的高度来考察.属于接受研究.下编重在文本效应研究,即在上编的基础上,对相关问题进行个案或范式的横向研究,探讨建安文学文本在与现实世界的相互关系中具有何种功能等理论问题.既努力揭示出建安文学作品对读者的效果,也分析读者对建安文学文本流传的制约作用,并将这种交融关系放在历史的发展系统中加以认识,探讨其规律,勾画其发展脉络.在研究方法上,既吸收借鉴西方理论方法的合理成分,也结合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方法,注重文献梳理与理论分析有机结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