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的构建及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6h】

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的构建及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第1章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

1.1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论文的选题背景

1.1.2论文的研究意义

1.2研究综述

1.2.1关于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构建涉及科研领域的研究综述

1.2.2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小结

1.3论文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1.3.1论文主要内容

1.3.2论文研究方法

1.3.3论文研究思路

第2章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的概念界定和构建的可行性分析

2.1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的界定

2.1.1概念界定

2.1.2范围界定

2.2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建构的可行性分析

2.2.1历史渊源的可行性分析

2.2.2旅游资源的可行性分析

2.2.3客源市场的可行性分析

2.2.4文化的可行性分析

2.2.5地理的可行性分析

2.2.6经济的可行性分析

2.2.7旅游产业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2.2.8操作的可行性分析

2.3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建构的必要性分析

2.3.1桂北、桂东旅游寻求战略发展空间的需要

2.3.2广西内部旅游资源整合的需要

2.3.3漓江旅游空间拓展的需要

2.3.4桂林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

2.3.5大漓江沿岸城市经济发展、居民富裕的需要

第3章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建构的基础现状研究

3.1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3.1.1社会经济总体概况

3.1.2重要城市的社会经济现状

3.2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产业现状研究

3.2.1工业发展现状

3.2.2农业发展现状

3.2.3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3.3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旅游业发展现状

3.3.1总体概况

3.3.2主要城市旅游发展现状

3.3.3旅游资源特征分析

3.3.4旅游线路

3.3.5旅游社业

3.3.6旅游住宿业

3.3.7旅游交通业

第4章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建构的基础理论研究

4.1基于旅游产业经济带空间架构的区域空间结构理论阐释

4.1.1空间结构的国外研究进展

4.1.2增长极理论

4.1.3点—轴理论

4.1.4网络开发理论

4.1.5核心—边缘理论

4.1.6梯度推移理论

4.1.7产业集群理论

4.1.7小结

4.2基于旅游产业经济带生长机理的旅游产业经济研究

4.2.1旅游产业概念解读

4.2.2旅游产业结构研究

4.2.3旅游产业关联研究

4.2.4小结

4.3旅游产业经济带培育模型的建构

4.3.1旅游产业经济带培育模型建构

4.3.2旅游产业经济带培育模型的运行

第5章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的构建及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5.1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构建的驱动力和阻力分析

5.1.1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的驱动力分析

5.1.2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的阻力分析

5.2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构建的空间构架

5.2.1总体构想

5.3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构建的内部机理

5.3.1旅游产业的培育

5.3.2关联产业的培育

5.3.3旅游产业集群的构建

5.3.4旅游产业成长、关联产业壮大形成的产业集群张力和核心-边缘结构的扩散最终构成大漓江旅游区域有层次一体化旅游产业结构

5.4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的旅游开发对策

5.4.1区域旅游产品联合

5.4.2区域旅游线路联动

5.4.3区域旅游形象统一策划

5.4.4区域旅游联合营销

5.4.5区域旅游交通发展

5.4.6区域旅游联合保障

5.4.7旅游产业关联

第6章结论和讨论

6.1创新点

6.2结论

6.3讨论

6.4前景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2004年7月广州、佛山、肇庆、桂林、梧州、贺州两广六市在桂林正式签署《两广六市旅游协作协议书》,并于同年9月在肇庆正式启动无障碍旅游区。2006年11月24日,在桂林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张秀隆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把漓江、桃花江、桂江等三江之一桂江纳入桂林生态旅游科学之规划和开发发展的范围。2008年广州、佛山、肇庆、桂林、梧州、贺州两广六市政府及旅游管理部门、旅游协会、旅行社共120多人齐聚贺州,召开了“两广六市旅游协作联席会第二次会议”,达成了“贯彻落实六市旅游联席会议制度、共同打造跨境无障碍旅游区、共同打造六市旅游精品线路、积极推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旅游资源开发”4项工作共识,明确提出发挥广州、桂林两个国际游客集散中心作用,加强六市旅游产品组合策划,拓宽广州、桂林旅游半径,从桂林至广州之间形成优势互补的旅游线。上述的三个行动表明广州、佛山、肇庆、桂林、梧州、贺州两广六市区域旅游合作的号角已经在两广大地强劲吹响。 近年来,广西旅游在发展旅游的举措上往往比较注重与外部区域的联合,诸如中国-东盟旅游的合作,对内部自身的合作关注不多;漓江二十年不变的旅游方式,已经受到人们的质疑;桂林山水旅游的发展也面临问题,急需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广西旅游业也急需延长桂林旅游业的战略梯度,以发挥桂林旅游业对广西旅游业的龙头带动作用。 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的提出就是缘于上述深刻的社会背景,本文主要是从广西内部3市旅游的联合方面进行研究,并没有拓展到广东境内。本文研究的视角是从如何构建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和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的开发对策切入的。本文首先对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构建的背景、意义和国内外对广西旅游和漓江旅游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指出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的构建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社会意义;并认为国内外对漓江旅游的研究多停留在传统的漓江区域,研究的视角也主要集中在补水和漓江游览模式上;国内外对广西旅游的研究已经部分的涉及到贺州和梧州旅游业的联合,诸如对西江旅游的研究,另外,国内外对桂林旅游龙头作用如何发挥的研究较少。 其次,由于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是一个新生的事物,在第2章,本文首先对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提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论述,指出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的构建具有历史渊源的可行性分析、旅游资源的可行性、客源市场的可行性、文化的可行性、地理的可行性、经济的可行性、旅游产业发展的可行性和操作的构建可行性:具有广西内部旅游资源整合、漓江旅游空间拓展、桂林旅游产业发展、桂北和桂东旅游联合做大做强和大漓江沿岸城市经济发展、居民富裕的构建必要性等。 再次,基于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构建的需要,在第3章,本文对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的基础现状进行了仔细解读,主要从社会发展现状、产业发展现状和旅游业发展现状3个方面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为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的构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在第4章,本文对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构建的理论基础进行了论述,主要从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和旅游产业经济两个角度进行,并在此基础上,尝试了对旅游产业经济带培育模型的建构,并对具备培育旅游产业经济带的潜质条件进行了界定。本文认为旅游产业经济带的培育或者生长包括3个部分,即空间架构、内部机理和保障机制,在对这3个部分进行详细论述的基础上,本文对这种模型的运行进行了解释,并对旅游经济增长极、旅游发展轴线、旅游网络等基本概念及其选择条件进行了界定。 第五,本文在上述四个部分研究的基础上,第5章对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进行了构建。首先分析了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构建的驱动力和阻力,然后以旅游产业经济带培育模型为基础对其空间布局进行了论述,进而对其内部机理进行了研究,最后指出了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构建的7大旅游开发对策。 最后,本文全章进行了总结,指出了本文研究的创新点,对主要结论进行了阐述,并对本文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讨论。

著录项

  • 作者

    戴继洲;

  • 作者单位

    桂林理工大学;

    桂林工学院;

  • 授予单位 桂林理工大学;桂林工学院;
  • 学科 旅游管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程道品;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F592.76;
  • 关键词

    大漓江; 旅游产业; 经济带;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